一蘿阮煙 作品

第八十八章 苛捐雜稅

  “苛捐雜稅”不是簡單的四個字,其中裹挾著多少老百姓的血肉,李凌峰不得而知,但是他就知道中國歷史上奇葩的收稅理由。

  比如周厲王時期為了摟錢對百姓徵收“喝水稅”。

  秦末戰亂後,統治者為滋生人丁,徵收“剩女稅”。

  清朝時期,平民百姓愛穿草鞋,每天出城門做生意,官府為斂財,對穿草鞋進城的實施“草鞋捐”,對光腳進城的徵收“赤腳捐”。

  民國時期種植鴉片要窩捐,不種鴉片要懶捐,更有甚者你不捐去老百姓家破門而入徵收“打門捐”,還有“曬太陽稅”、“大便稅”,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其做不出。

  大夏朝這兩年動亂朝廷的徵稅本就收得重,再加上很多地方官員不作為,聚眾斂財,和地主一起壓榨百姓,“一歲之耕,僅供公足,而民食不過數月”之情形不過最普遍的現象。

  所以李凌峰不得不皺眉,不得不扼腕。

  龍臥巖的村長見新來的老爺開口問地租的事,老實答道,“張老爺還算仁善,只收我們五成稅,借用耕牛和農具也只長一成……”書包閣

  村長的聲音越說越小,如果能保持這樣他們就知足了,但他又怕自己說出來,讓李凌峰覺得自己有一種脅迫的意思,惹得李凌峰不喜。

  李凌峰聞言嘆了一口氣,收一半的地租就叫仁善,那不仁善的還不知道收多少呢。

  “你們先回去吧,此事容我考慮一二。”李凌峰揮了揮手,讓院裡的人先散了。

  這地租他不能不收,活在封建制度下,活在地主階級中,他一人不收地租改變不了大夏,只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槍打出頭鳥。但是他也不能按張老爺的方法收,要給老百姓留盼頭。

  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改革,還是要從朝廷出發。

  他想了想,要想了解大夏朝真實的土地制度和稅收情況,看再多的書也不如親自去村裡看看。

  李凌峰叫住了準備出門的村長,“老伯,能帶我們去田地裡轉轉嗎?”

  “可以可以。”村長連連點頭。

  龍臥巖的村長姓吳,他帶著李凌峰和刈往龍臥巖的田地而去。

  黔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地貌複雜,築城有山地也有梯田,龍臥巖村的地一片一片並聯成片,田一層一層壘高而上,一眼望去,滿目金黃。

  李凌峰跟著村長看過十里莊名下的地頭,發現十之有九都是良田肥地,而且龍臥巖有七成的地都屬於十里莊,難怪農戶要佃租。

  “老爺,雖然老漢知道這些話兒不該講,但是還是求老爺看在這兩年鄉親們都難的份上,不要再提地租了……”

  見李凌峰停在地埂上,吳老漢大著膽子求情,可能是李凌峰年紀和家裡的孫子差不多,想著村裡上百戶的生計,他咬咬牙還是開口求了情。

  吳老漢言辭懇切,對著李凌峰彎腰拱手。

  李凌峰嚇了一跳,這可是能做他爺的人了,哪能給自己拱手啊,連忙拉住吳老漢的手,“老伯,你這是做什麼,小子是要折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