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131章 膽子越來越小了


                 偌大的宮殿中,一眾學子在冥思苦想後,開始猶豫著在稿紙上作答,看著策問題目,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蹙起了眉頭。

  殿試的座位是按會試的排名所列,李凌峰毫不意外的坐在了第一排第一列的位置,當他緩緩打開策題時,整個人愣了一下。

  策問的題目寫在一本外殼精美的小冊子上,冊子的外殼比較硬,上面有淺淺的花紋,只有當光打在上面時才能看得比較清晰,解開蠟封後,雪白的紙張上手寫著工整規範的策題:

  “朕惟天命立君,以宰於率土,必有分理協助之臣,所謂鄰哉也。桑、庾之克聖,不有高賢大良之助,豈二聖獨勞耶?夫以古之元首股肱,真是一體,上下相資,不若茲時之大不同者。朕以心腹置人心腹中,何乃視我仇讎焉,安望為國恤民也!朕固無知人之哲、能官之智,我欲聞是知能之方。爾多士,目睹既真,當有益我知能之道。悉著以對,勿諱勿欺!”

  殿試策問題目洋洋灑灑一百五十餘字,簡明扼要,從側面反映了永德帝對於肅清朝廷吏治,安內以求“君臣一心”的真實想法。

  元首股肱,真是一體,上下相資?

  李凌峰看著這一句久久思量,思考如何答題的同時,也在審視著朝廷如今的局勢。

  一般來說,殿試策題的內容往往反映了皇帝的政治思慮,而這次的題目也確實如此,其不僅反映了大夏朝社會問題暴露、統治根基動搖、內憂外患危機四伏的局勢,也體現了當今皇帝在治理內政上的訴求。

  君臣相和,上下相資放在今天的朝廷談何容易?

  帝王統御天下,需要竭盡“官人之道”,然後憑此才可“享天下之逸”,這光說就知道不簡單了,若想真正去實踐,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還好只是問策。

  想著朝中的局勢,李凌峰執筆時突然有了一種“任重而道遠”的感覺。

  他不覺得自己是空談理想,也不會問自己走不到那一步憑什麼如今就開始杞人憂天?他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個穿越者而有莫名的優越感,當他身處這個時代,看著身邊的那些人交不上稅吃不飽飯穿不暖衣還有服不完徭役,他就知道當初棄商從農,放棄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坐在這裡參加殿試是為了什麼!

  李凌峰深吸一口氣。

  既然陛下想問問策於此,他也不願在此藏著掖著。

  寒窗苦讀十幾載,初心未改。

  心已許諾於民矣,怎可相欺?

  想到在雲水鎮上隨父進城賣藥偶遇刁奴借勢欺壓百姓,只為小小風寒便讓普通人殞命的事,想到天災人禍下一年比一年高的賦稅,想到路遇的難民,想到“石壕吏”曾在自己眼前上演自己卻無能為力……

  學成文武藝,貨與天下人。

  思及此處,李凌峰心潮澎湃,答題的靈感彷彿觸電般在腦中炸開,他快速的扯開桌上潔白的稿紙,提筆揮墨,在寫下“臣對臣聞”四個大字後,開始一字一句的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