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身份

  吳斜開始講述起南詔國與大唐之間的恩怨。

  早期的南詔國,國力弱小,夾在吐蕃和大唐之間,最終選擇與大唐結盟抵抗吐蕃。

  大唐幫助南詔國消滅了附近的很多小國家,一統西南地區,國力漸漸強大起來。

  可人心不足蛇吞象。

  隨著國力強大,當權者的心也慢慢膨脹起來。

  誰願意當千年老二?

  南詔國也想翻身當老大,就這樣與大唐的戰爭就不可避免。

  然而那個時代講究師出有名。

  南詔國一直受大唐的好處,剛吃飽就翻臉咬人,傳出去好說不好聽。

  為此他們暗中籌備,等待一個機會。

  沒多久這個機會就來了。

  不知道是南詔國王族故意挑釁,還是當時駐紮在附近的太守太過狂妄。

  總之兩家撕破臉,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為了顯示自己是被迫出兵。

  南詔國特意整理出大唐的六條罪證,並且刻在石碑上流傳到後世。

  不過這東西是真是假,只有當事人心裡清楚。

  有了名頭就不需要客氣了,他們與吐蕃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大唐。

  當時大唐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當皇帝之後,唐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開元盛世的繁華,迷失了他的心。

  以至於到晚年開始昏庸起來,不理朝政,任由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當權。筆趣閣

  這倆人哪裡能把一個小小的南詔國放在眼裡?

  派出唐將鮮于仲通,率領六萬唐軍進攻南詔國。

  結果這六萬大軍全都打了水漂。

  大唐這臉可丟大發了。

  緊接著又派出李宓,讓他率領十萬大軍再次進攻。

  這位李宓,可不是一位簡單人物。

  他帶五子率領精兵攻打南詔,兵敗後投洱海殉國。

  南詔國感念他忠義,奉他為利濟將軍,並受到南詔人的崇拜。

  當然了,這或許也是南詔國的一種手段。

  歷史這玩意兒有真有假,不是當事人,誰又能說得清楚的呢?

  吳斜把這段歷史講述完,又指向地上的那具小唐人,說道:“當時李宓帶了五個兒子,三子皆死於亂軍之中,據傳聞,他最小的一個兒子不知生死,打掃戰場時都沒有找到他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