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我不 作品

第136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136


  #一三六

  三年的時間其實並不長。

  對於唐今而言,不過就像乘坐著木船,順著湍急的河水一路而下,轉眸之間,眼前的風景就已不同。

  順應四年,三月初一,天地一片春光明媚之際,商國撕毀和約,與夏國宣戰。

  與之前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壓向夏國邊境的,是整整八十萬大軍。

  商國將士們毫不掩飾他們的目的。

  他們要將輿圖上那個礙眼的“夏”字,徹底抹去。

  大戰持續了整整兩年,也僅僅持續了兩年。

  順應六年六月,商國的戰旗插入了夏國的王都,九州大陸的地圖之上,再也找不見那個“夏”字。

  順應六年十二月,掃平了夏國全境後,統軍之將薛忱率軍歸朝。

  前線是一片腥風血雨,京城之中亦是一股風雨欲來的壓抑之勢。

  一月前,禮部開始籌備天子登基儀式。www.33qxs.m

  可是,誰要登基?

  還能有誰?

  京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高掛著“唐府”匾額的地方。

  專政七年,隻手遮天七年,將那幼帝當作什麼好用的令牌一般用了七年,即便是薛忱都只能與之保持著微妙平衡的——攝政王唐今。

  但是。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登基?

  為什麼,在薛忱就要回京的時候登基?

  若唐今在前兩年,趁著薛忱遠在前線的時候登基他們都還能理解,但在這個時候——

  薛忱如今已是二品上將軍,此次回京,便是官至頂點,只能封王封爵。

  在百萬大軍的支持之下,他甚至可以直接殺了攝政王黃袍加身。

  不。

  應該說,不論是誰站到薛忱那個位置,此時此刻,都會選擇殺了唐今,“請”幼帝退位讓賢,自己登基。

  所以,唐今選在這個時候登基,是想死?

  還是覺得反正已經爭不過薛忱了,不如在這最後的時日裡坐上那把龍椅,享受幾日“皇帝”的名頭?

  又或者……

  或者。

  唯有那最後一個或者,令所有人都如墜冰窟,遍體生寒。

  他們不願信,他們不敢信,可心底又有一道聲音隱隱約約地告訴他們,那就是唯一的答案。

  順應六年十二月初十,天大寒。

  大軍凱旋,禮部尚書代天子攜文武大臣於城外迎接,禮樂結束之際,一道詔令,數千禁軍,召文武百官往金殿聽封。

  攝政王在金殿等他們。

  這毫無疑問會是一場鴻門宴。

  但看著那毫不猶豫便接過詔令率領數千將士入城的薛忱,還有周圍虎視眈眈盯著他們的禁軍,一眾大臣還是抬腳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