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戎 作品

第六百六十一章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五千字補償章)

    趙戎話語忽然一頓,沉默下來。

    他的眼睛眨也不眨,仔細盯著卷面上‘眾人皆有餘我獨遺’這八個精神氣十足的潦草字。

    “這位出題的老先生想考的…真的是道家的真我與無為嗎?”

    自語的儒生安靜了好一會兒。

    落筆聲、磨墨聲、翻卷聲碎碎細細交織的考場上。

    趙戎坐在後排靠潭水的位置,緩緩轉頭看了看平靜無波的碧潭。

    他輕輕搖頭。

    “這又是一個陷阱,是出題人用來針對我這類熟讀百家經典欲取高分的學子的陷阱,這個素未蒙面的出題人確實是出了一道《道經》裡的題目,但他是一位儒家先生,而我也是儒家學子,他必不可能支持道家思想,我也並不能用道家學說答題,否則就是著了道了。”

    趙戎心裡默語一聲,“所以出題人的本意很簡單,他可能是遍觀百家,是因為欣賞《道經》裡的這句話,覺得大善,於是不拘一格的拿來出題了,但是他的欣賞與認為的大善,必然不是其中所含的道家思想,而是……融入了我們儒家思想後的理解。”

    徹底破題,趙戎恍然大悟,他暗罵一聲“老狐狸真狡猾”。

    “差點落入了圈套,不過還是抱歉,本公子也來了大氣層。”

    趙戎輕笑一聲,微笑捏起毛筆,一手託著腕袖,開始下筆。

    只見他在捲上首行寫出破題語: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何寫它?

    試問道家聖人損之又損,損到幾乎什麼都沒有,他求的是什麼?

    求的是‘一’!是什麼慾望都剔除後,僅剩的唯一的‘一’。

    所以聖人的‘我若遺’,其實是‘我若一’。

    這道奇詭試策題的出題人欣賞的就是道家聖人這種求‘一’的修身之法,而不是欣賞道家的‘一’。

    道家聖人求的這個‘一’是什麼?

    是寂寞無為。

    那麼儒家聖人的‘一’呢?

    自然是全天下都知道的正心有為!

    趙戎若是沒有看破這一點,而是寫‘大佬說的對呀對呀’,然後傻乎乎的往全盤贊同道家聖人與他的‘一’這個方向答題,那就是茅坑裡點燈。

    所以趙戎準備用‘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破題,贊成道家聖人‘若遺’的修身法,但卻旗幟鮮明的站儒家的‘一’。

    它大致意思是:

    在下確實在個人生活這些方面損之又損,無為不爭,像個愚人,但是在‘天地立心生民立命’這等天下大事上,不可不為,傾力有為!

    因而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趙戎突然取過塗改工具,將這句話塗抹去了。

    “不善,太過寬泛,不夠亮眼……有了!試試這個。”

    他換了張多餘備份的新答紙,重新提筆寫道: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有道正焉。

    頓筆。

    趙戎仔細看了眼,想了想,忽然又將這答紙折起,作廢。

    “還是不善,太過直白,不夠出彩。”

    他嘴裡唸唸有詞,微眯著眼,邊若有所思,邊隨意掃過前方瞌睡的胖先生與周圍正剛剛閱讀完試策題紛紛面露憂難色的考生們。

    最後,趙戎眼簾頓開,迅速伏案,在嶄新的答卷上筆走龍蛇。

    這一次,他也只寫了寥寥八字的破題詞:

    簞食瓢飲,不憂反樂。

    出題人用《道經》中聖人言,那他也用儒經中的聖人言。

    破題詞出自某位聖人典故: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眾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你八字,我也八字;你寫道家聖人與眾人,一遺一餘;本公子也寫儒家聖人與眾人,一樂一憂。

    你遺什麼,餘什麼,我就樂什麼,憂什麼。

    而且破題詞還是一個精妙的典故。

    這波呀,是四個二帶一對王,絕了!

    趙戎會心一笑,領頭最難的破題詞準備完畢,猶如畫龍已點睛,接下來的‘描繪龍身’,他輕車熟路,筆走游龍……

    約莫半個時辰後,趙戎全部寫完,收工。

    卷子從頭到尾檢查了遍,確定沒有錯別字後,趙戎擱在一遍晾墨,而他則直接收拾起了東西,準備走人。

    直至此刻,距離開考才過去大半個時辰。

    而作為主課的經義考核,時間才過去不到一半,整座學館從甲到癸十個考場,未有一人屁股離開凳子,六堂學子們,饒是其中庚字場裡最受矚目的魚懷瑾也是全神貫注,面對最後一題都正在焦灼的構思破題,湖畔長廊上空蕩蕩的,只有監考先生偶爾來路過……

    然而某人已經開始在煩惱怎麼離開了。

    ……

    ————

    ps:昨天傍晚睡過頭了,凌晨才昏昏醒來,對不起兄弟們,為你們肝五千字補償昨日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