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戎 作品

第十四章 登樓、落花、南山

    “二境其實並無高下之分,但有我之境詩詞只能被修士感悟、吸收一次,之後墨寶便會靈氣盡失,化為尋常之物。”

    “而無我之境詩詞卻能被修士反覆感悟,重新聚集靈氣,甚是奇妙,實乃天地造化之物。”

    歸也不得不承認這儒家詩詞確實玄妙,尤其是無我之境詩詞,幾乎已經貼近“道”了,而這在它看來本該是在更高的某個修行境界之後,修士才能去嘗試觸摸的。

    趙戎似有所悟。

    三品二境?有趣有趣。

    趙戎記得在自己那個時空,曾有位文學大家為詩人提出過相似的人生三境界論: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而這三境詩人所做出的詩詞分別對應的極可能就是這方世界儒家劃分的登樓、落花、南山三品。

    至於有我、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其實也挺好理解。

    有我之境情感勝於景物;無我之境景物隱藏了情感。偏重不同而已。

    相通了這些,趙戎心裡有些疑惑迎刃而解。

    “所以說那天我寫給芊兒、使其破境的詞是有我之境的南山品?”

    “應該是。”

    難怪當時那首詞寫完之後,紙上並沒有出現流光溢彩的異象,原來是被芊兒當場感悟、吸收了。

    提到芊兒,趙戎突然有些想念她了,也不知道這丫頭現在在幹嘛……

    “儒家確實在浩然境得天獨厚,本座見過千奇百怪的浩然境功法,但到頭來還是覺得儒家的此境功法最貼近浩然境的本源大道。”

    “額,你浩然境走的是儒家路子?”

    “不是,浩然境太簡單了,本座隨意選了套功法一下就過了。”

    “……”

    趙戎回過神來,沒有去在意場上的眾人,而是轉頭看了眼喜歡“青山”的柳三變,心思一動,將桌上那張寫有登樓品詩詞的宣紙隨意抽到一旁,重新鋪下一張新紙。

    周圍眾人心裡一顫。

    小心點,這可是登樓品詩詞!

    趙戎提筆沾墨。

    寫下一行字。

    《贈三變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