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也會告訴伯父

  直接拉昇了縣裡的人均消費水平線。

  在其中的國鎂電器的生意,沒有差過。

  祝長耀、祝長榮賺了個盆滿缽滿。

  生意越做越大。

  而這生意也蔓延到了上河村裡。

  家家戶戶都開門做起了小生意。

  人們的衣食起居不再是因為供銷社一個地方而齊全。

  而是率先有了就近原則。

  畢竟什麼都要到縣裡的供銷社買賣的話,道路太遠。

  根本不方便。

  除非是去服裝廠工作,能順路天天去一次。

  上河村這邊在罐頭廠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在上河村裡的小店購買物品。

  久而久之,上河村的村民腰包都鼓了起來。

  坐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到手。

  要是能在罐頭廠工作的人家,那就等於是雙倍收入。

  但這樣的情況很少。

  村幹部會出面干預。

  不能說讓錢都給一個人掙了。

  掙不到錢的在家裡著急。

  所以上河村村民的生活條件旗鼓相當。

  卻是十里八鄉里的佼佼者。

  他們在後面緊追慢趕。

  找尋自己的定位和優勢。

  發展跟罐頭廠不一樣的集體經濟。

  比如祝長門的水產品。

  有了兩年發展,也成為了河下村的經濟招牌。

  但凡是水產品經過他這邊,都能換成錢。

  而這樣大力發展的背後。

  是何東的佈局。

  他有意改善縣裡經濟,優化十里八鄉的生活環境。

  不說比過大城市吧。

  至少不能一眼看過去,破舊不堪。

  何東想要通安縣有個新面貌。

  也是有個更好的投資環境。

  所以萬可在通安縣搞開發有兩年了。

  縣裡看有人願意投資改造,政府也有面子,求之不得。

  給萬可開了不少綠燈。

  通安縣四處可見動靜不小的工地,做工的工人們。

  這又大大提升了縣城居民收入。

  對於政府而言,面子裡子都有。

  通安縣發展的越來越好。

  政府知道,居民知道,祝晴雅更是知道。

  她回來上河村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多月裡,何東說是沒有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