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 作品

第149章 回到鄴城


  中平元年(185)年,正月。

  大雪紛飛,銀裝素裹。

  萬籟吹奏,風聲、雪聲、樹葉簌簌而落聲,以及大軍入城,整齊劃一的腳步聲。

  街道上,此起彼伏的歡呼聲,聲聲浩蕩,在空曠寂靜的冬季,聽起來格外刺耳。

  整個鄴城的氣氛,被逐漸推向高潮。

  “勝利了!!”

  “太好了,我們贏了!!”

  “小賢良師回來了!!"

  “主公回來了!!”

  “我們勝利了!!”

  無數士兵、百姓們興奮的高呼著,激動的淚水止不住的流淌,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而呼喚秦末為小賢良師的,

  自然是一些太平道教忠誠的信徒,張角為大賢良師,而秦末自然被他們稱呼為小賢良師,這也說明張角就算死了,在北地名望依舊不低。

  可看了半天,他們也沒發現秦末出現。

  就在眾人紛紛胡亂猜想之際,

  一名黃巾將領宣稱道:

  “主公去為黃天高賢帝祭奠了!!大家不必在此相迎了,都回去吧!”

  聽到他的話語,一眾百姓們恍然大悟,自然知道黃天高賢帝是誰,就是埋在鄴城不遠處山坡上的張角,在這個時代孝為首。

  而秦末回來不先入城,而是先去祭奠張角,更是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和黃巾將士的尊敬。

  “黃天高賢帝是我們的先主!!”

  “是啊,是我們的先主!”

  “先主在天有靈,定會保佑我們黃巾戰無不勝!!”

  ......

  一時間,眾人紛紛跪拜在地上,朝著埋著張角的方向,叩頭行禮。

  張角在冀州經營十數年的威望,自然是極高的,早已達到深入人心之境。

  當然,利用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起義有個不治之症,一旦信奉的“救世主”撒手歸天,士氣人心就要受到極其沉重的打擊。

  黃巾起義正是這樣,“救世主”張角一死,人心自然會動搖,士氣大挫,好在張角及時指定下一任繼承人,才避免了黃巾的崩塌。

  也是有著秦末給張角封帝,才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發生。

  那些後續投靠秦末的眾人,看到眼前的情景,心底也不由的感慨萬千,在他們看來,張角若是不死,自己主公秦末,怕是難以出頭。

  而他們,也肯定不會投靠張角。

  張角給不了他們那種思想上的蛻變,秦末說的那些東西,張角是絕對說不出來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