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 作品

第193章 氣候變化


  翌日。

  六月中旬,夏至未至,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秦末帶著親衛走出府宅,正準備前去府衙面見賈詡等人,正準備上馬之時,抬起頭看到晨時的太陽,伸出手掌,擋在額前遮住陽光。

  陽光透過指縫,照耀到他臉頰上,讓他有些不適應,微眯雙眼,感覺有些刺目。

  “主公怎麼了?”

  胡車兒趕緊上前詢問道。

  “不對勁,你們有沒有感覺到,今年的天氣似乎有些炎熱?”

  秦末話音剛落,一旁的典韋趕緊說道:

  “主公,今年的六月是要比以往的六月要熱一些,兗州去年就沒有冀州這麼熱。”

  秦末聞言,心裡也不斷思忖著什麼。

  這樣的天氣,對於出遠門的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不過,對於整個天下的農民來說,顯然並不是一件好事。

  古代平民百姓是看天吃飯的,這代表著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冀州都不會下雨,並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冀州氣溫驟升,這代表著今年會大面積出現乾旱從而伴隨著蝗蟲災害。

  而今,冀州正好處於麥熟之際。

  秦末作為現代人又是歷史系,自然知道。

  古代的氣候和現代是不一樣的,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華北平原氣候變化,喜暖植被分佈北界的變化。秦至漢這一段歷史時期氣候的變化表現在東部地區轉向寒冷,北部地區氣溫回升,這從小麥收穫期的推遲可以看出來。

  首先,春秋時期黃河中下游的小麥收穫時節大約在四月間,西漢時期已延遲至夏至。

  稻、黍、稷、麥、菽,作為漢朝時期大面積種植的農作物,北方受氣候原因則以麥為主,是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

  要是出現蝗災,那今年冀州的收成肯定會受到影響,導致秦末的以商帶農計劃流產,不僅如此,百姓們的糧食收購不上來,致使軍隊要是吃不飽飯,那麼今年秦末所做的一切,將會化為泡影,還會造成一系列嚴重的後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