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塵緣嘆 作品

第四五四章 劈柴者說





總算不用主人和自己餓著肚子等了。




除了速度加快外,質量也好多了,至少沒再出現劈空的情況,十根木柴裡也有七根能均勻劈兩半了。




今兒聽這傢伙劈柴竟還自帶節奏。




咚一聲,木柴被他立到石頭上。




唰唰唰唰!




木柴四大面上的細枝分叉一一削去。




連著噗噗兩聲,木柴上下兩端被剃平。




一聲,木柴一分為二。




噠啦,應聲倒地。




再被他用腳撥到一邊,作響。




接著又重複同一流程聲響。




阿白不知這些聲響有何奧妙,只是連在一起,自己便不自覺地陷入一樣的節奏中。




先是眼珠子跟著動,而後是腦袋,緊接著身子也跟著晃了起來,再到屁股扭扭,尾巴也甩了起來,很帶感。




阿白知道,以後的生活,除了吃飯,睡覺,遛彎兒,恐怕還得多一樣,就是看著傢伙劈柴火。




……




……




咚!




唰唰唰唰!




噗噗!




噠啦!




姜逸塵可不知道阿白心中有如是多的感想,但晚飯前這會兒功夫說來短暫實則漫漫,有豬相伴,倒也不賴。




當然,姜逸塵的更多關注點還是在劈柴火上。




這是五天前冷魅給他佈置的新功課。




這功課看似簡單,卻也是每天所做包含速度、反應、力量控制等各項訓練的小集成體,做的事雖小但極為考究。




咚的那一聲之前,姜逸塵得準確從柴堆中抽出一根柴火。




姜逸塵的手是普通人的手,所以一次從柴堆中抽出的柴火只會是一根而不會是兩根,但柴堆數量是在減少的,隨著他的抽取,柴堆表象也會發生變化,若要保證每次伸手不掏空,他不需要費心思去計數,卻得對柴堆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當柴火與石頭表面接觸發出咚的那一聲響時,姜逸塵需要去判斷聲音聲色是輕是沉是清是濁?




輕聲,則說明取出來的柴火不沾水。




聲色但凡有一點點沉,即說明這柴火縱然不是溼柴火也沾到過水。




是清聲色,便說明柴火大體是完整的沒有什麼裂痕,沒進過沙土。




反之則顯濁。




除此之外,也可通過這一聲響的高低,再次印證下用手掂量過的質量大小是否正確。




如若其間偏差較小便說明觸覺和聽覺判斷一致,在四劍削去柴火面上的細枝分叉後,上下兩端的兩劍只需切薄薄一截。




要是偏差大了,那便得切掉較長的兩段才能保證這些柴火都差不多長短。




而這前四劍後兩劍都需要在一瞬間在空中完成,這出劍速度對姜逸塵並非難事,但要掌控到每一劍劈出時柴火不會被這力道帶走帶偏,其中的力道控制之精細不言而喻。




有了前頭六劍的基礎打底,這第七劍一分為二相對而言倒要簡單些。




但也只是相對而言,姜逸塵也是用了五天晚上的苦練,熟而生巧,才能每一劍將一根柴火將將等分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