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塵緣嘆 作品

第六九七章 各方戰況

九月初九,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名重陽。許是念及大半月前的中秋佳節之後,中州便似受到詛咒般災禍連連,幽京城更是風雨催城。




是而,儘管在各官府部門努力下,幽京城正逐步恢復生氣,乃至在重陽到來之時,挨家挨戶門口都給插遍朱萸菊花扮喜慶,但整座幽京城仍只有往常時候三成的熱鬧模樣。




事實上,這些天來,幾乎每家每戶都把日子過得不像日子,少了不少煙火氣,多了許多拘謹安分,唯恐這樣的安寧日子過一天少一天。




畢竟每天每夜都有人聽見或瞧見有快馬在東南西北四面城門進出,向皇宮遞入各方戰報、急報或將急命急令等傳往四面八方。




…………相比起近日才燃起的簇簇戰火,瓦剌東庭軍已在中州東北面的興安境




“做客”兩月有餘。這狡猾的不速之客初時一鼓作氣扣關而入。隨後便雷聲大雨點小,蹲守在中州東北門戶邊,虛張聲勢。




饒是如此,還是




“迫使”中州朝廷招募江湖人士成軍建制馳援興安境。所謂重賞之下不乏勇夫,募集往興安境的江湖人士據說有四五千之數,多為二三流及以下人物。




從人數上來說,這股兵力遠不及邊軍規模的十之一二。於戰力上而言,委實是不小的補充。




可在管理上,草野村夫和正規軍制間仍存在各種難以調和的衝突及不可控性,以致這些




“江湖援軍”的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出來,便在幾次與瓦剌東庭軍的對壘下折損近半。




彼時中州朝堂上尚未出亂子,其他地方戰火未起,還能通過後方的物資補給和重金允諾維持住防線軍心。




而當宮廷動亂風聲傳來,中州東北邊軍即在聞風而動的瓦剌軍高壓下節節敗退,




“江湖援軍”更是一折再折,甚至出現了投敵叛變之亂,所剩不到千人之數,人心盡散!




待得延帝重整朝廷,穩固了後方,再調兵遣將火速支援,偌大興安境十成已有九成被瓦剌東庭軍侵佔。




這時候再要想把瓦剌軍趕出興安境,或是奪回興安境半數失地與東庭軍分庭抗禮,至少得調集附近三州之地以上兵馬。




可此時,東北戰場之局勢已非只是瓦剌與中州間的較量。正有句麗隔岸觀火、虎視眈眈。




興安境將於不日之後徹底失守已成板上釘釘之勢。…………相比起姑蘇近海的風平浪靜,閩地至嶺南的近海可謂是群




“鯊”環伺!歷經數百載爭鬥,東瀛人吃一塹長一智,越發變得聰明。在知悉數十年於紅衣教的投入、於閩地的佈局在南少林一役毀於一旦,七八成隱蔽窩點被一一拔除後,都能沉住氣、耐著性子,另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