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23章 戰前一年倒計時(三)

  中國現在實力最強的是直系,坐擁江蘇、江西、湖北。其首領馮國璋去世後,曹錕與吳佩孚接掌了直系。

  而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尚在,雖然聲明顯赫,也看似坐擁皖、魯、滬、浙、閩、陝。然而皖系軍閥內部是一個大雜燴,凝聚力遠不如經過馮國璋死後動盪又再統一的直系。

  第三個自然是何銳統御的關外勢力。吳有平是這三大勢力中,唯一一個真正政黨出身,文官政府的行政長官。雖然中國國情與歐美不同,不過在歐美的政治視角中,吳有平這些表面的民選身份,以及他現在領導的非軍人而是通過公務員考試選拔出的政府已經是一個先進的,有價值的政府。

  在歐洲,擁有300萬平方公路的土地,人口4000萬的國家,是個妥妥的大國。以30歲年輕幹到這個位置,已經是異數。能夠從政府整體看問題,在各歐洲大國‘首相’中也屬於合格水平之上。

  現在向何銳提出先和英國談判,再根據談判下來的成果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已經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但是何銳卻搖搖頭,“暫時不用。”

  莫里循有些不解,“主席難道覺得英國的設備和技術不夠先進麼?”

  “怎麼會?”何銳笑道。

  莫里循覺得何銳這是在打馬虎眼,索性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即便以現在東北提出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標準,英國也是率先研發出電動設備的國家。而且現在與英國達成更親密的友好關係,更有利於東北。”

  何銳見莫里循認真起來,看了看差不多吃光的主菜,又點了份孜然羊肉,這才說道:“當下的科研,英國自然是領先全球。但是科研成果的轉化,要的是大規模使用,以及大量配套廠家。在這方面,美國則走在世界前列。當然,我都可以提出幾件事,譬如美國的設備粗枝大葉,雖然美國以大建鐵路拉動經濟,但是英國與德國鐵路專家看了美國生產的火車,被那過大的噸位,以及孱弱動力嚇得瞠目結舌,無言以對。這種事情我知道的。”

  莫里循不禁莞爾。但莫里循也很清楚,何銳是絕對不會學習美國的火車製造技術。作為東北政府招商局局長,莫里循寧肯引進德國的火車製造技術,也不會建議何銳引進美國的火車技術。何銳提起此事,只是個引子。

  果然,何銳繼續說道:“但美國的汽車工業搞的真好。流水線生產本身就意味著可以採取更大規模的社會化生產。在這方面,英國的技術水平再高,卻不是為了流水線大生產準備的。莫里循局長,從地裡和國土作比較,你覺得是中美之間的相似度高,還是中英之間的相似度高?”

  莫里循不禁苦笑。這個比較還真的挺有趣,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中美相似度高過中英相似度。但莫里循還是勸道:“如果從國際政治角度看,進口英國的設備更有助於關係。美國是一個重商主義國家,他們的目的從來不是建立一個穩定的世界局勢。難道主席的地緣政治學說,會生出不同的分析結果?”

  “呵呵。地緣政治學說並沒有那麼神秘,它只是一個從物理現實解釋世界的工具。從地緣政治角度,美國與其說是一個大陸國家,其實是一個島國。世界島是亞歐大陸以及非洲組成,南北美洲孤懸海外,有大洋相隔。導致了很容易有一個勢力在這個大島上稱霸。在這方面,中國雖然是亞歐大陸上的一塊,卻有著天然地理屏障與大陸其他地區隔離,有著很大的半封閉狀態。這才是中國與美國更類似的對比點。而且中美都已經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征途,美國出發的早一些,它的經驗正好能借鑑。”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莫里循沒想到何銳竟然這麼有自信。中國在世界列強眼中就不是一個工業國,連第一次工業革命都沒搞明白,就別說第二次工業革命了。

  但此時莫里循也不想挑刺。畢竟何銳的實力毋庸置疑,能夠提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並且對其有一套能夠自圓其說解釋的領導者,也不是沒可能實現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

  此時孜然羊肉上來了,兩人又聊了一陣,把飯菜一掃而光,便滿足的起身離開。

  東北政府這邊引進美國汽車工業的意願是真的,一年前就已經派遣了人員到福特公司考察。而且福特汽車也買了幾輛,進行了拆卸以及逆向工程。

  根據在福特公司考察的考察小組說,福特的老闆在幾次會面中又吹起了他的靈感。

  20世紀初的一天,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在參觀芝加哥的一家屠宰場時,深受啟發。活生生的肉牛被送進屠宰場的流水線後,經過一系列宰殺分割,從終端出來已是一塊塊新鮮的牛肉。而且整個工廠內的工人,每個人只負責其中一個步驟,效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