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381章 血寶石(一)


  總理吳有平只用知道在密支那地區爆發了戰鬥,卻不用直接插手此事。軍委就完全不同,此事就該他們負責。通過電報往來,軍委基本瞭解了情況,這才向何銳報告。

  “……英國人在上緬甸(緬甸北部)地區主要靠收買當地頭領的方式實施控制。緬甸的愛國者們與密支那地區的一個首領發生了衝突,對其發動進攻。正好有一隊英國軍隊受首領邀請,前來鎮場面,並非是有意爆發的戰鬥。”

  何銳聽完介紹,心中盤算了一下,“後續情況如何?”

  “現在戰鬥結束,緬甸民族革命軍佔領了密支那火車站。想來英國在緬甸的部隊很快就會行動起來。”參謀長程若凡給了明確回答。

  首發&:塔>-讀小說

  “西南局的準備情況如何?把最近資料給我。”何銳下達了命令。

  很快,幾大摞資料放到了何銳面前。與這個時代人最大不同的是,何銳很年輕的時候就能看到大量世界各地的地圖。畢竟想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話,總是要做些準備。

  何銳在當時並非是故意要記憶下那麼多地圖,卻的確有了印象。走過很多地方,很自然就能將報告中的數據與地圖結合起來。報告的數據顯示,滇緬公路進度相當好。僱傭當地勞動力就是對當地進行了經濟輸血,加上土改,從湖南到雲貴的這條交通線沿線的社會秩序恢復的非常好。也也反過來促進了修路的進度。

  修建滇緬公路的鐵道兵團投入了500名工程師,5000名技術工人,僱傭了40萬勞工。到現在完成了滇緬公路一半的建設,另外一半也完成了設計,正在開工。

  看完道路建設,何銳拿起了‘兵站’的建設報告。兵站是在後勤交通線上分佈的站點,提供包括倉儲、休息等服務。其功能大概可以看成高速公路上的諸多休息站。區別在於兵站提供的服務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

  西南局的報告中,由於兵站本身也為修路大軍提供後勤服務,所以每隔30裡一個兵站的完成度竟然達到了100%。

  看到這裡,何銳叫來秘書,讓秘書給西南局發電報,要求確定兵站的完成度。

  何銳又查閱了橋樑修建進度。有些橋樑已經建成,有些橋樑正在修建。不管是完成的還是沒完成的,這些橋樑以及道路都以汽車運輸為標準準備的。

  花了幾個小時看完資料,何銳接到了西南局的回電,西南局委員鍾義府向何銳確認,全部兵站100%的完成了,並且投入使用。何銳立刻要求軍委再次開會。很快,以執掌軍令的副主席徐乘風,參謀長程若凡,總後勤部部長鬍秀山為首的軍委成員再次到了會議室。

  把自己對資料的評估講完,何銳說道:“趕日不如撞日,既然已經開打,就行動吧。”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同志們都知道何銳不打無準備之仗,以東北政府與日本政府的戰爭,何銳準備的極為充分。在緬甸的戰爭準備的確有了相當高的完成度,但是距離中日之戰有很大差距。而且現在對付的並非是日本,而是世界霸主英國。

  徐乘風作為執掌軍令的副主席,身負重任,他不得不提出不同看法,“主席,何不按照計劃走?”

  何銳搖搖頭,“英國人等不及了。再等下去,只會讓英國人有充分的準備。既然在密支那開始了戰鬥,就要把密支那守住。”

  程若凡是支持何銳的看法,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英國在緬甸的鐵路終點就是密支那。如果英國在這裡設防,我們就得繞那些小路,增添了大量的作戰難度。我支持主席的看法。”

  胡秀山只要完成了總後勤部的工作,就會看地圖。整個緬甸的地形此時在胡秀山腦海裡浮現出來,就如程若凡所說,密支那距離中緬邊境並不遠,是英國人修建的鐵路終點。

  緬甸的第一條鐵路,從英國人修建的從仰光到卑謬的鐵路,於1877年建成投運。十二年後,也就是1889年,英國將鐵路從仰光修到了曼德勒。到1914年,英國將鐵路從曼德勒延伸到密支那、臘戌。密支那與臘戌這兩處距離中緬邊境有不到200公里,這200公里山高林密,被稱為野人山,非常難以通行。33qxs.m

  過去一年時間,中國竭盡全力在野人山中聯絡當地部落,組織當地革命者建立地方政府,完成交通線建設。野人山也不是完全無法通行,早在唐宋以前,古代南方陸地“絲綢之路”即“蜀身毒道”就是從現今的騰衝、梁河、隴川一帶進入八莫等地,再從緬北克欽邦通往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