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羈絆

 
羅摩一概不管這些。

 
祂對沙漠民談不上父親對兒子一樣的照顧,也不能說是不負責,總之羅摩認為自己做到了這種程度已經足夠了。

 
倒不是說不能夠更進一步,讓沙漠民享受特權,只是這樣一來,納西妲未必會很愉快。

 
說到底,草之神雖然是須彌的神,但祂首先是雨林的神。

 
三神共治,沙漠交給了赤王和花神,而雨林是草神的地盤。

 
儘管名義上人們稱呼草之神為須彌的神,可實際上須彌就是三神共治。只是花神和赤王相繼擺了,各自有各自的米奇小計劃,然後欣然地走上了通往死亡這個終點的不同道路。

 
沙漠民如今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兩位的神奇操作。

 
當然,祂們都有自己的道理,自己做出某種選擇的理由。

 
但這個世界上做事沒有理由的人其實不多,大家也並不關注什麼理由,關注的都是這麼做所帶來的影響和需要支付的後果。

 
五百年的囚禁,並不能夠改變這種底子。

 
故事的結束,雨林仍舊佔據了絕對的上位,起碼在六賢者沒有一個沙漠民的基礎上,羅摩看不出來沙漠民的努力有什麼太大的回報。

 
政治投資成功帶來的回報應當是不講道理的,因為它的風險完全對的上這種回報。

 
沙漠民在公平的競爭之下,其實也未必有機會佔據一個賢者的席位,拋開賢者的席位學生繼承的機制,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來說,塞塔蕾也未必就一定能贏········塞塔蕾都贏不了的話,那些連名字都沒有的沙漠學子,其實就更沒什麼指望了,總不能期待這裡面有個十里坡劍神,雖然沒什麼名聲,但能力卻超人的強大吧?

 
就科研來說,基本上不存在什麼沒有名聲卻能力超凡的怪才。

 
因為研究要花錢的,要麼自己有錢,要麼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某些人的認可,進而獲得了大筆的投資。

 
這些學者既然名聲不顯,也許有學院內部打壓沙漠民的傳統機制,但他們的能力多半也不可能多麼驚豔,自然也就和賢者之位天然無緣。

 
但既然沙漠幫助納西妲,並且納西妲成功了上位了,那麼他們保底就應該得到一個賢者的席位作為投資的回報。

 
這種回報肯定是不適合擺放在明面上談論,卻又實實在在應該給出來的東西。

 
遺憾的是,沒有。

 
這倒不是納西妲的問題,大抵是提瓦特就沒有這種歷史,畢竟像納西妲一樣被人類囚禁的神明,絕對是十分少見的。

 
就是赫烏莉亞都能夠玩一手自爆,讓那些背叛祂的鹽之民付出一定的代價。

 
納西妲這種被人類幫助,得到沙漠民支持然後完成反殺上位的案例,完全值得寫入教科書,成為某種唯一的案例了。

 
雨林佔據優勢的時候,納西妲肯定會願意帶著雨林去幫助沙漠。

 
但如果是沙漠打算侵佔雨林的話·······羅摩不確定這個答案,祂也不打算真的去驗證這個答案。

 
答應了納西妲要看一看自己的這個國家,羅摩也就嘗試著出席在各種大賢者應該出席的場合。

 
有些時候人們從來就沒有期待過祂的到來,然而等他們到來之後,卻驚訝的發現這位從不現身的大賢者已經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他們的發言。

 
羅摩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反應,人們看到祂的第一反應不是憧憬,而是完完全全的畏懼。

 
他們顯然認為又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以至於這位大賢者打算揚起屠刀來殺一批人解決麻煩了。

 
但羅摩只是安靜地坐到了最後,在最後一份議案結束之後,祂才起身離去。

 
沒有意見,也不是為了殺人,就好像祂只是來聽一下這些習慣性地嘴皮子爭鬥而已。

 
日常工作就是這樣,大家的嘴皮子爭鬥才是常態,真的需要做出某些關鍵決定了·······講道理,真正的關鍵決定一般都是兩三個人就做好了,剩下的所有人都只需要負責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