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五個高官女兒愛上我 作品

第29章 臨河之路:百姓生活之艱

  鎮中心小學和鎮中學的管理相對是封閉的,業務接受縣教育局的指導。他這個副鎮長總不可能穿到學校裡去無事找事,要去檢查一番吧。

  衛生院每天倒很忙碌。但小鎮上的衛生院就一個院長,二個副院長。業務方面,與學校差不多,接受的是縣衛生局的指導。而且兩名副院長還要值早晚班,自己沒事去那嘛?

  至於文體站和電視服務中心,這兩個單位都在鎮上有獨立的辦公室。只是這辦公室早就擱棄,連名工作人員的人影都沒有。特別是文體站,由於經費得不到保障,前任站長早就外出打工了,現任站長的職務,還是由祝雨桐兼任著。

  工作沒有什麼事,路北方就騎著摩托車,在鎮上轉了轉,偶爾也騎車到郊野,看看在冬陽下綠油油的莊稼,以及和牆根下曬太陽的老年人聊聊天。

  通過幾天觀察和了解,路北方漸漸知曉了臨河鎮的很多情況。

  臨河鎮的經濟狀況,按說在綠谷縣還可以。因為鎮裡有兩個國營沙場,還有個漁場。這三個經營實體,每年還是能給臨河創造不少稅收。

  除了這幾個靠著資源生存的實體之外,臨河鎮就沒有別的產業了。鎮上統計的人口有二萬八千多人,現在常住卻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常住人口急劇減少,一方面是有錢人都跑到縣城去了。另一部分只要是出門打工謀生。

  現在鎮上留下來的人,倒也有不少有錢人。這些人要麼就是鎮上有門面有家底的那批人,要麼就是參與販賣河沙的小老闆,運輸車隊的隊長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而從事不光彩的生意。比如偷採河砂,還有人晚上偷偷去獵魚。臨河鎮河網密佈,漁業資源相當豐富。如果用電網圍捕的話,有時候一個晚上,都能捕四五百斤魚,賣幾千元。

  除了這一部分人,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較窮困。逢每週趕集的日子,便可以看出來。臨河鎮每週五趕集,村民多是揹著種的菜,扛著養的雞,風塵僕僕來擺攤售賣,從這些人穿著和精神面目,都可以看得出生活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