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煙臣 作品

第84章 王氏二摳

可笑的是,他爹也知道書院要使銀子,卻一兩銀子都不曾寄來。

臨去蘇州府城時大伯母朱夫人贈銀二百兩,大兄辰玉公子贈銀五十兩,交掉一年的束脩還剩一百多兩,原以為維持一二年的用度是綽綽有餘的,他在王衙前居住時一兩的月錢還有結餘,誰承想書院中同窗無不銷巨大,就比如他從鄉間帶了新裁的四季衣衫,可書院還得統一重新置辦幾套,價鈿自然不菲。

紫陽書院並不以科舉為唯一目標,集會結社極其活躍,都由書院聘請吳中名家,學生必要加入一二個社才像樣。

王恆不大會作詩,聽說書院請了著名詩人文重光指點,本想加入詩社,奈何詩社每個月要繳三兩銀子做詩會的經費。

還有楹聯社,亦是王恆比較有興趣的,誰知楹聯社集會更多,經費還要多一兩。

琴社須要一定基礎,弓道社不收外舍生,剩下的,只有蹴鞠社,報了名出五百文錢領了兩雙蹴鞠靴子就上場了。

荷包乾癟的速度是肉眼可見的,王恆每日心驚膽戰,頗以為苦。

由此可見,如果立意科舉,就算他資質尚可,以家資來說,也是萬萬讀不起的。

開學一二個月,朱夫人遣人送過一次衣物糕點,從親戚情誼來說,已經很過得去了,倘或銀錢不湊手,無論如何都不好意思再開口要,因此王恆決意必定要省儉些。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在齋舍中高談闊論的是王才,他對紫陽書院得出這個一個評價。

“紫陽英秀,王氏二摳。”王恆掩面道。

“七兄,明兒楚公子在滄浪亭招飲,我反正是不去的,左右我也不是你們外舍的學生。”王才自去了蒙學班讀書,書院中人都聞說他是王恆族弟,兄弟叔侄相伴進城讀書那是常有的事,王恆遂與他兄弟相稱。

楚公子是蘇州府附郭長洲縣官宦子弟,年紀略比王恆長几歲,父親外放做官,母親跟著去伺候,他一人在祖宅同叔父嬸嬸過活,少了人管束,每日家追雞攆狗,好不令人生厭。他父親特特叫他一定要進書院唸書,教他多一重管束。

楚公子手面豪闊,開學不到兩個月,倒已經作了三四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