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煙臣 作品

第九章 小星替月

此時正是晚齋鐘聲後不久,僧人們從膳堂出來,見張西如正立在石徑旁,倒有三三兩兩來同張西如攀談幾句,說了好一會兒才散去。

見張西如與廣恆和尚結伴上了佛光閣,王恆與小才與他們作別,慢慢從山道上向西行繞至聚寶寺山門出去。

王恆悄聲道:“真想不到,聚寶寺的和尚,俗氣得很,見了朝廷命官就巴結。”

小才蹙眉道:“七兄,我中午給張先生送行李,就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些和尚們,對張先生太熱切了點。”

王恆笑道:“出家人還這麼慕榮利,六根不清淨,他們吃得哪門子的齋,念得甚麼佛。”

小才道:“張先生驚才絕倫,交遊遍天下,名動江左,又跟他們聚寶寺的和尚有甚麼關係?我觀察他們的神態,卻也不似趨炎附勢,倒真像有些莫名干係。”

王恆笑道:“莫非聚寶寺的智海老和尚,也摸出一千兩銀子,請了張先生做文章?做《聚寶寺記》?”

小才似有所悟,道:“別說,真有這個可能,聚寶寺號稱大廟,但似乎並沒有一篇名記。”

王恆搖頭道:“老和尚拿得出一千兩銀子?”

他二人帶著疑惑回到別院,劉府眾人早已經用過齋飯,管家阿德給他們留了飯,仍是香菇麵筋之類,滋味倒比昨夜的好。

因下午休息了很久,晚上便不太睏倦,相與約看山月。

稍待片刻,月色入戶,山中樹枝婆娑,月影徘徊,清輝月色寒,覺來無限寂寥。

長夜漫漫,點起讀書燈,小才練一會兒大字,王恆打算繼續看那本《荷香樓憶語》。

餘妻芙娘詩才十倍於我,辯才亦十倍於我,而芙娘琴、棋兩道,皆出餘授,餘夫婦可謂旗鼓相當也。

李陳兩家故中表親,餘與芙娘成親後,居於荷香樓十年,夫婦固然相得,家庭瑣事煩愁不足為外人道。

家大人月給數十金,以作生活用度,單論金額,實在不能算少,因餘揮霍,詩酒生涯,高朋滿座,靡費巨多,餘妻芙娘亦有拔釵沽酒之舉,以致常常匱乏,箱籠中每每空空如也,夏衣與冬裘總是一邊典質一邊贖回。

餘母見餘夫婦不知省儉,月月虧空,頗有責怪芙娘之意,餘胞妹華容待字閨中,無端搬舌弄嘴,乃至家庭生隙,亦是我江寧李氏簪纓世家沒落之兆也。

鄉間有所謂,手紋有螺有簸箕,一螺窮,兩螺富之類的說法,童謠耳。

餘右手拇指有一螺,其餘皆是簸箕,餘妹華容笑道“一螺窮。”

芙娘手指上無螺,十指都是簸箕,腳上卻又全是螺,餘妹華容又道“十螺十簸箕,死了無人提。”

閨閣中人無從外出,困在小小一個庭院之中,不免口舌生非,餘家老親數十家內宅,不久傳遍李家有一位“十螺十簸箕,死了無人提。”的大奶奶。

閒話傳到餘耳中,餘竟不敢相信是誰如此惡毒,芙娘與我本是中表做親,岳家陪嫁的妝奩也堪稱豐富,這顯而易見的敵意不知從哪裡而來?

餘當即要與母親和華容對質,又念及母親年邁,華容幼小,輕易不肯起釁,未料這一退讓,日後導致餘夫婦無法在家中存身。

是年大暑,維時餘母忽染奇症,淹篤積旬,餘在床榻間日夜服侍,未幾勞累亦病倒。

又過得一個旬日,餘母漸漸能進薄粥,命管家去水仙廟問卜。

水仙廟當家道士,擲六木決福禍,傳聞奇驗,管家問餘之流年吉凶,道士說其他事情流年尚算順利,病情不久就會好轉,然而免不了喪妻之痛。

管家又問道士,如何化解,道士說小星替月可解,也即是納妾來替代妻室的災禍。

管家回來報告母親,母親起初並未相信,又請了幾個人去附近各個宮觀求卜,得到的卦文都是一樣,要多納妾室,來替代大婦以及其他家人的災禍。

於是餘母不得不信,開始著手替我物色妾室。

餘不意家中構此鬧劇,向母親陳述絕不納妾,家非富貴,功名未成,如何能安享豔福。

餘母泣道:“吾兒,事關芙娘還有家中旁人的性命啊。”

餘少年時就進了縣學,早就是縣學生員,又不是無知小兒,友朋賓客結識得不少,內宅婦人的伎倆,哪裡騙得到我。

不知是哪個三姑六婆給母親出的主意,騙了母親多少體己銀子,要想拿捏兒媳婦,若被我知道,以後不許她進門。

然餘母平日待我不失為慈母,此時仍是李宅當家主母,我還想給她留些顏面,便同她再申絕不納妾。

餘妻芙娘因迴避小星替月之說,趣裝歸寧,我夫婦二人向來心意相通,辭別了荷香樓,去翠華村岳丈家小住幾日。

倏忽數旬,餘小廝來告餘母並未死心,仍在相看合適的人選,只是苦於我不在家,辦不成事。

餘夫婦不願歸家,長期借居岳家於禮不合,芙娘憶起岳家在聚寶山下有一處小小別莊,尚存茅舍幾間,餘夫婦便帶著小婢山居別莊。

別莊幾間茅舍修繕得還好,有陳家世僕一對老夫妻精心打理。

牆角掛著瓜棚豆架,野花在竹籬笆上盛開,茅簷上燕子築著巢,屋後種著幾畦菜地,屋前溪水匯流成河緩緩流淌,河畔繫著一艘小船,遠岫連綿青翠,白雲朵朵。

久居城市之人,一朝得此佳境,簡直欣喜若狂,餘與芙娘日日忙著作畫寫詩養花種菜,不覺已是秋至。

晴日藝菊東籬,餘眺望遠岫山光雲影,只見南山一片雲蒸霞蔚,紅豔如火。

餘喚陳叟來問,陳叟道是漫山遍野金燈花開,此是當地一景。

餘便邀芙娘次日遠足,去看彼山金燈花開,芙娘欣然從命。

王恆翻到這裡,但覺饒有趣味,便讓小才也來同看。

小才仔細讀了幾頁,道出一些疑問:“這本《荷香樓憶語》抄本,紙是舊紙,墨是舊墨,但總覺得筆跡不很舊,而且,這本冊子的裝幀不太尋常,具體要說哪裡有問題,我一時也說不出。”

王恆亦有同樣感覺。

夏夜蛙鳴聒噪,遠處山風颯颯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