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李靜 作品

第212章 什麼是蠱

  巫蠱之禍自古有之,從春秋戰國開始出現雛形,到西漢時期發展到頂峰,往後的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都有很多記載,還都正兒八經的寫到了法律裡。

  《漢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中都明確寫出來了,制蠱養蠱的一經發現,以殺人罪判刑,知情不報者連同流放。元代名醫巢元方在他的書中說:“蠱者,變惑之氣,多取蟲蛇,以器皿藏之,百日自相啖食,得一物,所謂之蠱,隨湯酒服,禍患無窮。”

  巢元方說的“以器皿藏之”,這個器皿,吳爺告訴我是一種苗族特指的容器罐子,這種罐子肚子大口小,口比古代的梅瓶還要小。

  如果把罐子裡裝滿水翻過來,因為口太小,水不會噴下來,而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流,在廣西湖南一帶收古董的有的人收到過,他們叫這種罐子為,“滴滴罐,蟲兒罐。”

  這種罐子和二次葬裝骨頭的金罐一樣,都是少部分存在於某一處地區,很少,城裡人根本見都沒見過。

  吳爺說苗人和和苗村分兩種,一種是苗漢雜居,這種村子有收音機,有縫紉機,甚至還用電飯鍋煮飯,這種村子沒有苗人的規矩,就是個普通村莊。

  還有一種苗村藏在深山大山裡,與世隔絕十分偏僻,迷了路都找不到,村裡人有自己的服飾,自己的語言,很窮,沒有電。這裡的苗女帶著大耳環,耳洞特別大,是被長年累月給拉大的。

  苗女唱山歌熱情好客,那是第一種村子。

  第二種可不是這樣,她們排外,一輩子沒出過山,這種村子裡就有會下蠱的蠱婆,也叫草鬼婆。

  湘西北部,廣西深南部,要是誰在深山裡運氣不好進到了這種村子裡,那就是倒了血黴了,就算能逃出來回到城市裡,也活不過一年。

  因為可能吃了某些東西,一年後腹積水肝積水,大腹便便死了,死後解剖,腸子糞便裡全是蟲。

  阿蘭婆婆當年就是那裡的人,而她母親就是老苗村的蠱婆。

  後來阿蘭跟著吳爺這個盜墓賊私定終身,私奔離開了苗村。

  蠱婆分著三種,女的蠱婆數量佔百分之90,女的放蠱的叫鬼草婆,解蠱的叫瞧紙婆,男的稱雞婆,為什麼男蠱婆是雞婆呢,有種說法是擅長從雞糞裡提交蠱蟲,還有種說法笑話了,說因為是男的,身上多長了個東西,所以是雞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