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印 作品

第十七章 要什麼體面(一更求訂閱!)

“這裡是2010年南非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第三場的比賽!”



“由克羅地亞迎戰葡萄牙!”



“經歷了昨天的比賽,英格蘭以及巴西聯袂殺入世界盃八強當中,而這場比賽將決定克羅地亞還是葡萄牙緊隨前面兩支球隊的步伐,殺入世界盃八強!”



“在小組賽當中,克羅地亞跟葡萄牙都有著精彩的表現,他們都完成了一次屠殺秀!”



“不過相比之下,克羅地亞三場勝利,表現要更加的出色一些。”



“葡萄牙方面,羅納爾多在對陣朝鮮時終於拿到了進球,破除了自己16個月的國家隊進球荒,葡萄牙球場迫切的需要在這場比賽證明自己,即便是在國家隊,他也能夠拿出出色的表現。”



“而對於克羅地亞來說,蘇克領銜的鋒線絕對是本屆世界盃衝擊力最為猛烈的鋒線組合!”



“小將佩裡西奇、曼祖基奇以及蘇克均有進球,而蘇克更是以五粒進球領跑世界盃射手榜!”



“蘇克的火力依舊是十足,對於葡萄牙來說,他們一定要限制住這個克羅地亞超級射手,要不然,很難拿下勝利!”



伴隨著南非解說員的聲音,現場猛然爆發出劇烈的歡呼聲。



雙方球員開始走出球員通道。



鏡頭在雙方球員身上掠過,最終定格在蘇克跟C羅的同框畫面上。



“作為足壇最受關注的頂尖球星,蘇克跟羅納爾多的競爭一直是人們口中的熱議,不過距離他們上一次交手已經過去了1084天的時間,他們上一次交手還要追溯到2006/2007賽季尚在AC米蘭效力的蘇克與曼聯效力的羅納爾多在歐冠半決賽的那場比賽!”



“當時是以AC米蘭獲勝結束,同時米蘭也拿下了當賽季的歐冠冠軍,成為歐冠改制之後,首個連續蟬聯歐冠的隊伍!”



“而這一次,時隔700多天的再次對抗,這兩位球星又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表現?”



伴隨著解說員高亢的聲音,屏幕中出現雙方首發陣容。



克羅地亞(4-3-3):



(從右到左)



門將:普萊蒂科薩。



後衛:斯爾納、西穆尼奇、科瓦奇、喬爾盧卡。



中場:普拉尼奇、莫德里奇、拉基蒂奇。



前鋒:佩裡西奇、曼祖基奇、蘇克。



葡萄牙(4-3-3):



(從右到左)



門將:愛德華多。



後衛:裡卡多.科斯塔、卡瓦略、阿爾維斯、科恩特朗。



中場:蒂亞戈、佩佩、梅雷萊斯。



前鋒:西芒、阿爾梅達、C羅。



現場的歡呼聲一撥接著一撥,充斥著整個球場。



雙方球迷們都為這場比賽送到激烈的吶喊,同時也期待著比賽的開始。



奏國歌環節結束。



雙方球員握手。



C羅的表情極為嚴肅,即便是跟莫德里奇握手時,他也是緊繃著一張臉。



顯然,他很清楚這支克羅地亞的強大。



這屆世界盃是葡萄牙黃金一代全部退役之後,由C羅擔任隊長參加的首屆世界盃。



為此,這場比賽對於C羅的壓力以及責任都很大。



只不過相比於克羅地亞或者蘇克來說,葡萄牙能夠給予C羅的支持並不多。



克羅地亞的中場有莫德里奇。



後防線由斯爾納。



鋒線上也有曼祖基奇支持。



即便是蘇克被嚴重的干擾,他也能為隊友們創造機會。



但對於葡萄牙來說,如果C羅失去聲音,那麼他們的比賽就會很難踢。



從數據上就看得出來,三場小組賽,C羅僅有一個進球,但卻貢獻了三個助攻。



鏡頭不斷在蘇克跟C羅身上來回搖擺,不斷給這兩人特寫。



他們很清楚,拍誰會有流量。



拍誰,球迷們會喜歡看!



因此,他們就抓住重點招呼。



不多時,雙方隊長已經完成了選邊。



斯爾納一臉牛逼轟轟的走過來,朝著左側半場揮揮手。



蘇克眨眨眼,舉手歡呼:“隊長牛逼!”



其他人克羅地亞球員們也是露出笑容。



這種敏感的時候,小小的優勢都能在心理層面不斷擴大。



雙方來到各自的半場。



克羅地亞由左到右進攻,身著黑色的客場球衣。



葡萄牙由右向左進攻,身著白色的客場球衣。



雙方球員在各自半場站定。



蘇克不斷地蹦跳,激活自己的腿部肌肉。



而對面,C羅的熱身方式跟蘇克差不多,兩人幾乎是對著跳。



當然,兩人都是踢的左翼,因此是處於一個對角線的位置,不在同一個邊路。



過了片刻,蘇克走進大禁區內,踩住皮球。



他看向葡萄牙的陣容。



葡萄牙這次也是真的拼了。



此前,佩佩一直沒有上場,但這場比賽不得已將他派遣上場,擔任防守後腰。



葡萄牙在中場是相對薄弱一些的。



當然,不僅僅是中場,如果嚴格來說,任何一個位置都是相對薄弱。



為此,他們想要戰勝克羅地亞,那麼就必須踢得更加的整體一些。



此時,主裁判朝著兩邊的門將舉手示意。



伴隨著哨聲響起,蘇克果斷開球。



全場比賽開始了!



開球之後,蘇克立馬朝著對方半場跑了過去,佩佩已經朝著自己這邊靠近。



蘇克看到這一幕,象徵性的朝著中線位置回撤幾步。



佩佩再次拉近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