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三月 作品

一百九十 針線活

他們家的東邊倒還好說,東邊鄰居一大家子人呢,不缺掃雪的勞動力,所以不用他們掃太遠,只需要跟隔壁住戶掃到一起就可以了。

但是西邊就要多掃一段距離了,他們西邊住著兩位老人。

兩位老人沒有子女,年紀也都不小了,踩到雪容易摔倒,而這個年齡的老人可不能摔,摔倒了說不定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所以幾人不但把路上給清理乾淨了,而且不還幫兩位老人把院子裡的雪也都掃乾淨了。

兩位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不太好,看到他們把院子掃乾淨了,端著一個托盤,腳步稍微有些踉蹌的來到了他們身邊:“多虧你們了,要不然我們這兩把老骨頭只能幹看著,掃不動了,掃不動了,多虧你們了!”

說完看著跟著的張宇和謝曉輝,又硬拉著兩人,把托盤裡面的瓜子給他們兩個裝了一兜的瓜子。

一邊裝還一邊說:“我今年在院院兒裡面中了幾顆毛磕,接了不少,這不馬上就要過年了嗎,收拾收拾就都炒出來了,嚐嚐,嚐嚐味道怎麼樣?”

因為老人的年紀大了,態度又很堅決,所以兩個人也不敢推搡,生怕碰到老人哪裡了。

兩位老人因為戰爭的原因,沒有子女,所以對附近的孩子們特別好。

兩位老人也都是從以前那個混亂的年代過來的,也都是過慣苦日子的人,平時什麼好吃的都不捨得吃。

但是每年都會在院子裡種一些毛磕之類的零嘴兒,只要有小孩兒過來,多多少少都會給孩子們裝一些,讓孩子們甜甜嘴。

掃完雪,回到家裡女人們也把飯菜都做好了,吃了頓熱騰騰的飯菜之後,一家人就各忙各的去了。

女人們獨自佔著一個大炕,湊在一起納鞋底兒,套棉被、棉衣。

在這個沒有機器的時代,人們從頭到腳穿衣戴帽,都是靠女人們一針一線縫製而成。

就是有縫紉機,也是少數人的專利,最起碼在張宇的記憶力,哪怕是北京,也很少見到縫紉機。

所以這個時候的針線活,就成了每一個女子必備的技能,不少人家說親的時候,還會打聽女子的針線活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