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你們怎麼不笑了?

 這件事真的值許褚吹一輩子!

 又因為眾人的壽命可能要很長很長乃至有可能不死,所以……

 晦氣啊!

 但這事兒還真怨不得許褚得瑟。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次許褚還是以少勝多擊敗的王翦!

 這麼一想,就更晦氣啊!

 眾人可以預想,以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吹牛表功的時候,這個說“我滅了幾個國家”,那個說“我滅了多少軍隊”,結果許褚挺著肚子走過來,風輕雲淡的來了一句“我擊敗過王翦”……

 那場面……

 “誰不想擊敗王翦啊!”

 所有的武將都忍不住碎碎念。

 但正常情況下的公平決戰,誰也沒有信心一定能夠擊敗王翦。

 都是頂級名將,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能夠平局收場就很不錯了,想要擊敗,談何容易。

 但越是這樣,卻越發顯得許褚這一戰的含金量。

 【好像小韓信一家都在昊京呢?既然不一定有機會擊敗王翦,那多擊敗幾次“兵仙”韓信也是可以的嘛!畢竟“韓白衛霍”嘛!】

 突然,某個將領心中靈光一閃。

 而他的靈光一閃,也開啟了小韓信從小被各種名將以各種名義毆打的悲慘命運……

 老子是第一個擊敗“兵仙”的。

 老子是第10086個擊敗“兵仙”的。

 尚在喝奶的韓信:(;′??Д??`)

 許褚向王翦砍出的扎心一刀,兜兜轉轉竟然落在韓信的屁股上……

 -----------------

 言歸正傳,拿下都廣、成都之後,大虞軍並沒有停留,一方面派大軍前去平定各地、攻略地方,一面集結了十五萬精銳繼續北上。

 許褚所部說到底只是追擊的先鋒,作戰的主力馬上就到。

 因為許褚的刺激,大虞軍諸將都恨不得作為進攻王翦的主將,想要將擊敗王翦或者擒殺乃至活捉王翦的機會握在手中。

 最終,董璜選擇了高順所部為先鋒,戲志才為軍師,張郃、甘寧、董越、陳到、馬鈞為副將。

 之所以派遣高順為主將,主要是因為董璜麾下諸將,不驕不餒沉穩如一的大將首推高順,其他人張遼、岳飛也都可以,但張遼的軍陣軍團數量偏少,岳飛所部千里奔襲又參加了最後決戰早已經疲憊不堪,所以權衡考量之後,選擇了高順。

 兵種方面,則有八萬陷陣營、一萬虎賁軍、一萬無當飛軍以及五萬其他將領的軍陣兵種與空間騎兵。

 更多的人馬不是派不出,而是軍糧運輸也是一個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出兵沒有派象兵的重要原因,一頭聖戰象通常配六名士兵,五千頭聖戰象就得準備五千頭象和三萬戰兵的糧草,糧草壓力太大了。

 事實上,因為是枯水期,過了都廣,虞軍就已經很難水路運糧了,幸好成都還留有部分昌平君搜刮的糧草,大軍到了成都也不至於餓肚子,但要說全軍追擊,糧草自然是不夠的。

 這也是為什麼追擊昌平君的兵馬並不算太多的原因,糧草不夠啊。

 兵貴神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沒有糧草一切都是白搭。

 除了糧草不夠外,運力不足也是一個問題。之前大軍可以走水路,並不需要多少額外的運力,但是從都廣開始主要走陸路,就需要大量民夫、牲畜了——畢竟總不能夠讓戰兵運糧吧?

 其實,關於如何運糧,大虞軍也早有預案,主要問題是沒有想到秦軍會敗得這麼幹脆這、麼快,這才導致運力有些吃緊。

 用兵打仗,想要算無遺策,終究是不可能的事。

 大虞軍既沒有料到秦軍會敗得這麼幹脆,也沒有想到王翦竟然這麼快就神不知鬼不覺的趕來。

 種種因素導致,董璜軍大軍追擊的時間,又拖延了不少時日,必須等到後方糧草就位才行。

 這就為王翦整軍備戰贏得了一定的時間。

 到了涪城後,王翦本部的銳士只剩下六千多人,當然,朱友文那邊還有四千多人,只不過一時半會兒還沒有趕來。

 昌平君倒是極有擔當,在秦庭懲罰的命令下達之前,竭盡所能幹好自己分內的事,努力安撫人心、抽掉兵馬、準備後勤,專心給王翦打起了下手。

 他算是看出來了,王翦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才,但凡這場戰役要是讓王翦做主將,最起碼能夠保證成都不失,主力也不會一戰而沒。

 所以昌平君完全交權,並很大膽的下令仿照大虞攻略巴西的舊事,大肆分封周圍的蜀人為蜀王,將除涪城、梓潼外周圍所有城邑、土地都分封了出去,條件只是這些蜀王要向秦軍獻上糧草、奴隸。

 是那種帶有奴隸紋身,一看就是當奴隸好多年,但是還有把子力氣的精壯奴隸。

 不僅如此,昌平君還強令周圍城池的秦人全部集中到這兩座城池,且每家每戶高過三尺的都要全民皆兵,並將周圍城市的守城弓弩之類的器械全部搬到了涪城、梓潼。

 如此一來,昌平君又得以收攏秦軍郡縣兵七千餘人、精壯聽話戰力尚可的奴隸三萬餘人、秦人三十餘萬人;還得到了一定的器械補充。

 這些人中,郡縣兵和奴隸直接可以用來守城,那些秦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戰鬥力只能呵呵,但是為今之計也只能夠流盡巴蜀秦人的最後一滴血了。

 只要能夠守住涪城——梓潼一線,堅持到秦軍來援,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昌平君出色的內政能力和狠辣的決策,讓王翦刮目相看。

 有了昌平君的全力支持,王翦總算是稍稍鬆了一口氣。

 此時的王翦顯然並不知道,他已經成了許褚等人diss的對象,成了襯托許褚等“四名將”戰功的背景板。

 事實上,那場戰鬥在他看來,他才是勝利者,甚至就連他的傷都沒有許褚的重,他還能夠強忍著正常佈置防禦,並多次公開露面穩定軍心。

 直到軍心基本穩定,算算時間差不多了之後,王翦才帶著五千銳士乘小舟沿涪水而下,匯合從牛鞞翻山越嶺到郪縣,之後又費勁千辛萬苦到達了涪水的朱友文、白竭、羌廆所部。

 因為之前的戰損和連續高強度行軍以及應付趙雲所部的追擊等,此時的朱友文所部只剩下兩千七八的銳士,白竭、羌廆所部也只剩下一萬五千餘人的精銳軍團。

 王翦沒有嫌人少,而是從白竭、羌廆所部中遴選了五千人,和本部人馬湊齊一萬人,馳援廣漢,剩下的人則讓白竭、羌廆率領,逆流而上,火速返回涪城。

 這裡的廣漢城並不是成都附近的那個歷史上龐統戰死的雒城,而是廣漢縣,位置在涪水中游,涪城和墊江的中線上,後世屬於射洪市。

 此時,張任的偏師正在兵圍廣漢。

 作為一員征戰近三十年的大將,張任當然做好了秦軍可能會沿涪陵支援的準備,但王翦所部的強悍還是超乎張任預料。

 負責防禦涪城防線的楊懷、高沛所部被王翦所部在夜間擊破,張任雖然及時反應,避免了大營被衝破的命運,但是廣漢城西北方向卻被打開了突破口。

 因為距離的緣故,此時的張任還不知道董璜大勝的消息,所以搞不清狀況的張任只能夠穩妥起見,全軍後退紮營。

 結果秦軍卻只是虛晃一槍,在收集了廣漢守軍之後,連夜撤退。

 為了防止虞軍發現,秦軍甚至都沒有燒燬城市。

 當天亮城內百姓出來投降之後,張任才意識到秦軍是真的撤了。

 “秦軍難不成有什麼陰謀詭計?”

 蠻人楊鋒很是不解。

 “會不會是陛下那一路大勝,逼得秦軍不得不撤退,龜縮防禦?”

 大將楊懷靈光一閃。

 “什麼?”

 楊鋒滿臉喜色:“那我們快追擊啊!”

 楊鋒躍躍欲試:“末將願為先鋒!”

 其他將領也是躍躍欲試,紛紛表態。

 誰不想要立功啊。

 主將張任看了一眼楊鋒等諸將,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頭腦清醒的他緩緩說道:“秦軍進退有據、攻擊果決、目的明確,顯然敵軍將領絕非庸才,敵軍士兵也很精銳,貿然追擊,恐落入敵軍陷阱!”

 在張任看來,雖然目前情況是偉大的皇帝陛下大勝的可能性佔了九成,但也不排除秦軍故意利用情報不對稱,而誘敵深入想要打伏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