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接引舟

  釵頭鳳問:“道友為何不與長城上那些人說?論好手,人族有一小半在長城上吧。”

  “長城雖強,但只要修羅不動長城,他們怕是不會下來的。”

  這話陳青聽出了兩層意思:

  一,長城有更重要的任務,輕易不會下來。

  二,長城自私,不管他人。

  正說著,一個巨大的聲音再次傳來:

  “石船要沉!諸位道友,想要活命,便來第一層入口……”

  豬八戒宣傳到這裡來了……

  百里骨皇看向陳青:“道友心善。”

  陳青有些尷尬,臉上卻鄭重道:“天下修士本是一家,相互幫襯護持是應該的。”

  “道友行事,有上古修士風采。”

  鄧甲朝豬八戒傳了音,豬八戒片刻就已與眾人會合。

  豬八戒看到鄧甲,神情肅穆:“鄧兄!”

  百路鬼王,楊通排第一。而鄧甲,就是能與楊通死磕的人物。

  豬八戒想到什麼,笑道:“其實在下與鄧兄師尊還曾有一面之緣。”

  鄧甲一愣:“淨壇道友竟見過我師尊?”

  “嗯。”豬八戒點頭道:“寶曆年間,天下大亂,百姓困苦。在下游歷於天台等地,就見過令師以丹藥化瓦礫為黃金,制符籙助百姓驅鬼神,常救濟貧苦百姓,乃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說起自家師尊,鄧甲面露敬重,長嘆道:“師尊兩百年得道,他將一切傾囊相授,但我只學得禁蛇之術,活了千年有餘,仍不知大道在哪。”

  “道友此言差矣!”釵頭鳳搖頭道:“三千鬼府,有靈蛇府之名,這比之得道絲毫不差,千百年來,那些得道神仙,許多寂寂無名而去,誰記得他們?”

  聽他們說得興起,陳青更是好奇,“小千,你知這位鄧前輩的師尊麼?”

  “鄧前輩的師尊名作譚峭巖,如豬八戒所說,是位得了道的人物……”

  簡單來講,譚峭巖,茅山道士,賊強!心腸好,活菩薩,真聖母。

  從隋朝活到唐朝,兩百多年,模樣還是少年郎。

  某日呢,救了年少的鄧甲,鄧甲一看神仙人物,就纏上了人家。

  端茶遞水伺候好幾年,終於感動譚峭巖,收他為徒。

  但麻煩來了,鄧甲這傢伙……怎麼說呢?

  如果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缺靈根。

  他也努力,超努力,超超努力!

  努力到譚峭巖都心疼,但就連最簡單的法術也死活學不會。

  教了幾年,譚峭巖終於放棄了,他覺得有愧於這個關門小弟子,本著試試看的心情,什麼琴棋書畫,煉藥畫符,趕屍捉鬼,亂七八糟一通亂教。

  結果……嘿!您猜怎麼著?

  在教到御蛇術的時候,成了!

  鄧甲天生就是御蛇的料,一聲令下,讓蛇跳入油鍋沸水都不帶皺眉的。

  這就麼,大道沒成,旁門左道卻成了。

  後來麼,幾百年後,三千鬼府就多了個靈蛇鬼府。

  陳青聽完,怔了好一會兒。

  “不對吧,他與魚姐他們幾人打架時,可沒召喚蛇啊。”

  “主人,可能實力相差太大……”

  好吧……

  比如現在的陳青對付道屍以下的鬼,他也肯定不會喊馗寶。

  轟……

  石船時不時發出地陷一般的巨大聲響,它的下沉在加速。

  豬八戒時不時喊上一嗓子,在下面幾層倒是聲達幾千裡,但這裡太空曠,加上石船破裂聲隆隆作響,掩蓋了豬八戒的聲音,也不知其他修士有沒有聽到。

  為了眾人安心,陳青召喚出了石船。

  靜靜懸浮於空,氣息全無,看著還真平平無奇。

  鄧甲等人都看向了石船。

  石船是由所有人的船票組成的,眾人都是過目不忘,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船票。

  百里骨皇沉吟道:“石船來了九次,如今看來,似乎是奔著收集喚船石而來。”

  敖修看向陳青:“道友,刑天大神,可是在這石船中?”

  “是!”陳青直接點頭,這些都是人精,不可能瞞過他們。

  小諸葛突然出聲:“主公,快說那大神交給了你一個任務。”

  陳青一頓,頓時覺得妙極。

  這小東西的腦子就是好用啊!確實勝過了自己那麼一點點。

  當下陳青肅穆朝天空行了一禮,道:“刑天大神交待我一個任務,他老人家應該還要來鬼府的。”

  眾人心中都是一凜。

  看著陳青的目光更多了幾分意味深長。

  那等大神,得見一面都是機緣。竟交給了陳青一個任務?

  會是什麼任務呢?

  不多時,第一個修士前來,竟然是與魚容一隊的白猿。

  他受了重傷!一臂已經消失,神情萎靡,衣服破爛。

  雁小頓時撲過去,哭了出聲:“白猿!你還活著!秦蘇呢?”

  白猿神色黯然,只是搖頭。

  陳青看這情景,也是一嘆。

  魚容小隊五人,魚容,秦蘇,雁小,黑傘,白猿。死了兩個,傷亡不可謂不重。

  白猿看向小千懷裡的魚容:“魚姑娘沒事吧?”

  “她已無礙,再休息一陣就可以了。”

  白猿放下心來,此時敖修卻看了過來,盯著魚容看了好一會兒,眼中精光閃動:“這姑娘的命格鬼……是敖魚吧?”

  雁小突然想到什麼,幾步奔至敖修前面:“龍前輩!你能幫魚姐姐晉階對不對?”

  “她也算我半個族人,我自當全力相助,”敖修搖頭,“只是龍門已消失許多載,我被關的這七百年,不知有沒有龍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