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了開水 作品

第132章 楊南上門

 投資千萬,拍攝兩個月,利潤五十倍!

 這時期,港島電影在日韓和東南亞就是絕對的主角,質量高的,在歐美還能賣出不錯的版權費。

 像《鼠膽龍威》這樣大賺特賺的當然不多,但投資電影保本率和利潤率都高的驚人。

 這就是港島電影始終能吸引到投資的重要原因,也是社團不惜用槍,也要“邀請”明星拍攝的主要原因。

 甚至還有不少外資,都在試圖進入這個市場。

 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林祥很清楚,都不用等到九七,過幾年好萊塢電影憑藉電腦技術大放異彩,大規模進入亞洲市場以後。

 港島電影的海外票房就會急速萎縮,好日子自然就走到頭了。

 最重要的是,這問題還無解。

 人家好萊塢有技術,有資金,還有政府明裡暗裡的各種支持,樣樣都比港英政府統治下的港島強。

 說得直接一點,林祥就是把未來的好電影都復刻出來,費時費力,頂多也只是讓港片苟延殘喘而已。

 從體量上來講,兩者差距太大,大到除非他願意做牛做馬,把所有精力都耗在這上面。

 不然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林祥買下邵氏,投資電影,並不是單純的想賺幾年快錢。

 甚至可以說,他連電影本身的利潤都不太在意。

 他就是想洗白。

 或者說,洗乾淨和聯勝的家底!

 大埔工地項目特殊,幹不了幾年,也不適合和聯勝所有人。

 但電影項目就不一樣了。

 積累的黑錢多是吧?

 開一間道具公司。

 將一把成本一百的傘報價兩百,電影公司花兩百買下,用完之後再用一百賣回去。

 這麼一倒騰,傘本身價值的一百塊即便還是黑的,但租賃傘用的一百塊卻被洗得一乾二淨了。

 只要膽子大,虛構價值越高,其中能做文章的價值就越高!

 如此一來,不僅能把和聯勝之前攢下來不好聲張的黑錢順勢洗乾淨,還能搖身一變,用電影產業鏈上的各個公司,將社團生意徹底轉為正行!

 有了這張乾淨的皮,哪怕是幾十年後,林祥,乃至和聯勝的人走出去,也敢說一聲他們不是黑社會了。

 畢竟由於這幾年黑幫人士越來越猖狂,港島社會對黑社會的容忍程度也在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