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五百克 作品

第380章 失敗也做(第一更)

 “貨機不怎麼麻煩,客機比較麻煩。”這種貨機的確不麻煩,後期試飛的時候比較好改,那些地方震動,在某些地方增強就是了。 

 麻煩的是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內部結構的材料厚度是不一樣的,那些地方厚,那些地方薄,單純計算沒用,還需要試飛。 

 不同高度,不同掛載,不同姿態,不同速度,需要的數據是海量的。 

 後世小棒子搞的什麼五代機,你敢相信彈倉都沒有一個,但是沒辦法,設計是花錢請爸爸做的,雷達是小以的,發動機是f18的,武器系統好像是帶英的,然後彈藥好像是……反正雜七雜八的,最後飛機除開飛行員,就沒有小棒子的什麼事情了。 

 小棒子要求的是五代機隱身設計,但是爸爸就丟了一份不帶彈倉的……爸爸給的這個太好了,吊打隔壁的20,還在動畫裡面演示了一番。 

 還有劉海記憶最深的是咱們的空200,空2000之所以後面還有一個空200,是因為沒有飛機了,空2000是伊爾76,後來人家看你弄了一個大圓盤,就不賣你了,那個時候只有4架空2000,怎麼夠用? 

 最後不得不在運八上面想辦法,升級到運九,然而一次試飛出了大事故,設備上飛機之後,不超過30個人的飛機上了40個,40個電子方面的專家,試飛員……最後上級才出臺規定不允許某一方面專家一起在一個飛機上。 

 飛機超載十個人就斷成兩截,每一個規定後面都是生命堆砌起來的。 

 空200採用的是兩面雷達,也沒有辦法採用三面雷達,因為運九載重不夠……。 

 其中運九在一次飛行發現震動,很快就修復好了,因為這種大飛機內部加強就是了,類似於打補丁。 

 但是戰鬥機只有不斷試驗,然後把需要加強的部分找出來,慢慢的進行優化,因為對於貨機來說,多個幾十公斤算個什麼? 

 但是戰鬥機不一樣了,能薄的地方堅決不能厚了,幾十公斤足夠帶一枚導彈了。 

 更何況機體重幾十公斤,整個生涯會燒多少的油? 

 “貨機多久開始可以生產?”朱海洋又開口問道。 

 “不確定,其中未知因素太多了,這種大型的飛機一個樣品不一定能夠完成,這種低速的飛機,問題不算很大,以後的渦扇,渦噴飛機難度才大。”劉海開口說道。 

 朱海洋點點頭,這就跟汽車一樣,最高能跑100與最高能跑280的完全是兩個概念。 

 飛機速度增加對於飛機要求就更高,複雜程度也會增加很多倍。 

 “我這邊進展也比較緩慢,咱們廠子人才還是薄弱了,不過其他單位也好不到那裡去……。”朱海洋又開口說道。 

 劉海點點頭,這個時候小玲端來了切好的蘋果,開口說道:“吃蘋果了。” 

 “謝謝。”劉海拿起一塊蘋果開口說道。 

 朱海洋也拿起一塊,小玲開口說道:“師兄,我們下午回去寫作業,我娘去單位有事情,你送送我們唄?” 

 “走吧。”劉海點點頭。 

 “我也去上班了。”朱海洋也開口說道。 

 劉海就把小玲等人送回去了,先送師孃去醫院,然後送小伶等人回家,後面劉海又到了朱海洋的辦公室,閒聊了兩個小時。 

 然後才回到維修科這邊,在這邊又指點維修科的人進行設計水泥攪拌車,水泥泵車,按照正規流程走,先做方案,然後自己審核,應該改的地方改,然後才來進行下一步設計。 

 其實也是一個拼湊的活,發動機,底盤這些現成的,就是多一個大罐子,然後把所有系統集成。 

 後面泵車難度有點,但是也不大,畢竟生產過清淤設備,有些東西是相通的。 

 劉海還要與女王陛下溝通遊艇的設計方案,女王陛下提要求,這邊出設計圖,合適就定型,因為內部空間足夠大,所以需要設計的地方就很多。 

 雙發運輸機,客機其他幾個廠子的技術人員已經回去了,正在進行試驗生產,其中洪都的那個廠子專門生產水上型號的,茅臺省那邊的生產貨運型號。 

 長安的飛機制造廠生產客機型號,至於東北這疙瘩的飛機廠,主要生產軍用各類的,比如反潛,偵查,巡邏等等的型號。 

 摩托車廠這邊客機都生產了接近一百架,讓我們的民航業務發展起來了,雖然一次只能坐二十多個人,但是因為劉海設計的寬敞所以坐的很舒服。 

 現在能坐民航客機都是有身份的,所以劉海並未上36個座位什麼的,也可以增加到36個座位,但是那樣太擁擠了。 

 反正也就這一兩年,四發運輸機要出來了,一百來個座位已經足夠了。 

 劉海還是先上貨機,因為大型貨運飛機才是咱們現在最需要的,客運方面反而沒有那麼急迫。 

 劉海這個貨機的活也不好乾,四發與雙發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單純一個供油系統就比雙發的難度高好幾倍,以前就兩個油路,現在四個……。 

 更別說其他震動,以及整體受力什麼的,還有貨機內部還要設置裝貨的固定點之類的,還有艙門的設計等等的。 

 星期一上午開會,下午劉海正在維修科這邊作圖,孫愛國就進來了,開口說道:“小劉,你說把直升機的兩個發動機並聯起來,然後機體擴大能設計出一款新的直升機嗎?” 

 “方法是可以,但是難度太大了,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款飛機。”劉海聽到這話,搖搖頭說道。 

 “要是你來設計,需要幾年?” 

 “這個沒啥意思,輕型飛機的渦軸發動機就那樣,還不如單獨設計一款馬力更大的。”劉海後面升級直升機就是準備上中型的。 

 “不過我現在沒時間,廠長問這話,是不是有人有這個想法?”劉海剛才一聽這話,就知道有問題。 

 “嗯,你覺得這樣幹行不行?” 

 “有啥不行的,失敗就當積累經驗了。”劉海倒是不會反對,失敗也是有失敗的意義的,飛機設計那裡有那麼簡單,咱們要不是戰鬥機方面一點一點的摸索,能造出後面的隱身戰鬥機?那是一代人一代人不斷積累的數據,經驗。 

 老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