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不瘦 作品

第134章 過年

何雨柱掌勺,何雨水給哥哥打下手,蘇迎軍和李曉蘭兩口子做白案,弄麵食。

“咦?”

這種情況蘇迎軍是過來人,理解。

蘇木去找閻大爺寫對聯,他也就跟著去。

“喏,買了點這個。”

都這樣明顯了,如果不成親,以後指定沒法收場。

也都是新衣服。

現在蘇木和蘇迎軍小兩口也趕不及去福建找蘇川柏團聚,再加上蘇木跟何雨水這關係就跟禿子頭上的蝨子似的。

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真實。

大傢伙分工。

不僅是捧場,還給了一小袋松子兒。

蘇迎軍切墩時,跟何雨柱閒聊。

藏青色的中山裝。

嫂子李曉蘭笑著隨道:“一大早跑前門排隊就買這個?”

再經過京城風味兒的一點改良,去掉了豆瓣醬,更換了一些佐料,使其味道更適合大眾口味。

“哦。”

陳大奎家自從父親陳國榮進去之後,過年辦年貨都不怎麼豐盛,娘倆緊巴著過日子,生活拮据的很,哪有能力講究那些個。

當大院的一大爺,問一下鄰里之間的事情,也都是正常的。

反而規模更顯壯大了些。

所以年味兒在他那個小家裡,也就濃郁了起來。

年三十下午了,不能晾著衣服過年。

等再熬幾十年,估計也能被批個老字號啥的。

但今年,陳大奎照著自家的副食本,都買全了。

蘇木過了年初四就走。

換一身衣服就不一樣了。

陳大奎也是底氣足了。

大過年的,只能回家。

說是給後院聾老太太拜年的事兒。

過年給一些,攢著,攢夠了才能找裁縫做一套新衣服。

這年頭,跟大院大爺談家庭隱私,談保密,那就跟投案自首沒啥兩樣。

現在蘇木回來,帶他走進了一個賺錢的新世界。

畢竟開綢緞鋪子的,最不缺的就是布料了。

昨個兒一大爺易中海倒是溜達過來問了一嘴。

兩旁攤挨攤,中間人擠人。

也只能通過這種小算計增加點,填一填孩子們和他老兩口自己的口舌之慾。

倆小青年就又食髓知味的去雨水屋子裡交流感情去了。

何雨柱說罷,眼角不由的瞥向窗外。

這就讓他心情有些不痛快。

當然還是拉上了窗簾。

冉秋葉主動退場,也倒是圓了這種尷尬。

當時蘇迎軍和蘇木不在,去大院給李伯伯他們送年貨去了。

彷彿兩人之間保持了這種默契。

今兒是大年三十。

相當的捧場。

何雨柱和何雨水這對兄妹也是苦命的。

到手的白菜,還沒吃到菜心呢,就這麼跑了。

樂的閻埠貴這幾天看到蘇木都是笑吟吟的睜不開眼。

是當年蘇木當兵之前陳雪茹給他做的。

蘇木之前說過每天閒著不運動就渾身難受。

“行啊,你準備弄個什麼菜?”

那裡面不僅有蘇木一套外套,還有好幾身四季都能穿的,也有好幾套內衣襪子呢。

也真是遺憾呀。

鋪子是在前門糧食店街,有年頭了。

幫不上大忙,這點小恩小惠,還是可以央求大咧咧的哥哥的。

水煮魚這道菜這會兒還沒有呢。

蘇木對閻埠貴的做派不慎滿意,但對於他操持家的這種狀態和行為,非常的認可,而且有點佩服。

好些過去兩個攤位的地方,都縮減了些,變成了三個攤位。

吃了飯,沒什麼歇息的,就要為年夜飯準備了。

不要錢,但是抓一把瓜子生什麼的,積少成多甚至比別家都富裕了。

李曉蘭把蘇迎軍趕去給何雨柱打下手,替換出來了何雨水。

可能也是何雨水的原因吧。

畢竟這年頭,布料也都是緊俏的。

這玩意兒在蘇木空間裡不算什麼,可卻能讓閻大爺家孩子們平添許多嗑瓜子的樂趣。

何雨柱問道。

自從醫院事情之後,冉秋葉一直沒再聯繫。

哪有那麼多心想事成。

蘇木微微一笑。

以後你就是水煮魚的發起者了。

廚界內再添一筆光輝事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