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之上 作品

第733章 成功舉辦


                 林飛揚笑著看了劉思源一眼:“老劉呀,不是我不告訴你,故意在吊著你的胃口,而是我斷定劉存東活不過昨天晚上12點,這是一個複雜的中醫理論的辯證過程。

  在中醫理論中,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肝心脾肺腎,木火金水土,綠紅白黑黃,怒喜悲恐憂,酸苦辣鹹甜,風熱燥冷溼,目舌鼻耳口這些都有相互對應的關係,包括12個時辰對應的天干地支同樣對應著12腑臟,而這些又對應著不同的脈象,而我之所以能夠斷掉張存東大概的死亡時間,主要是因為我對他面相的觀察,而且雖然你們並沒有看到我接觸張存東,實際上在我和張存東握手的時候,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張存東的脈象。

  所以通過望聞問切的診斷,再加上通過中醫虛實表裡寒熱陰陽八綱辨證,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辯證計算,還要再加上我我太姥爺身為宮廷御醫手口相傳的一些經驗總結,這才能斷定張存東的生死時間,這東西並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就算我告訴了你我斷定的過程,你也不可能理解。

  而且有些東西是屬於不傳之秘!”

  劉思遠聽完之後緩緩的點了點頭:“看來,中醫的的確確是有一些比較厲害的東西。”

  林飛揚苦笑著點了點頭:“老劉啊,中醫醫術所有的理論其實都擺在那裡,所有學習中醫的人學習的都是那一套系統理論,但是,為什麼學習同樣系統理論的人會有不同的醫術水平呢?這個考驗的其實是每個人對中醫這套理論的理解程度。

  你對這套理論理解的越深,你的八綱辨證水平越高,那麼你在治療疾病的時候,療效就越好。

  為什麼同樣的病症,在有些醫生那裡怎麼都看不好,但是到了有些醫生那裡一副藥就能直接治癒呢?

  還是辯證水平的問題。

  為什麼你看到有些小孩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能把所有的中藥材的名稱和藥性背下來,但是這些小孩長大之後卻無法成為名醫呢?

  原因就在於,中醫他不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他考驗的是人的思維能力。

  當然了,就算你思維能力再高,如果你不能將中醫醫術典籍上的基礎理論和所有的藥物藥性背下來,你也無法靈活的為病人進行治療。

  所以中醫醫術考驗的是人的綜合素質。

  為什麼我們古代的人總是講,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要想成為良醫,首先需要有比較強大的知識底蘊,因為你的知識底蘊越強大,你對易經的那一套理論掌握的越深厚,理解能力越強,你的辯證思維越厲害,將來成為良醫的幾率也就越高。

  而達到這種水平的人,在古代往往是那些書生,是那些讀書人,所以才有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

  而你再去看中國古代的那些知名的醫生,有多少都有著深厚的讀書背景。”

  聽到林飛揚的解釋,劉思源這才恍然大悟,他突然又想起了一個問題:“林書記,聽你這麼一解釋,我突然有了新的發現,我覺得你舉辦這次全國中醫交流切磋大賽的目的,貌似完全是為了中醫之城這個項目吧?”

  林飛揚笑了:“當然不完全是為了中醫之城這個項目,這個大賽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激發全國人民喜歡中醫、研究中醫、信任中醫,是為了讓中醫的基礎理論逐步的深入人心。”

  “林書記,我有一點有些疑惑,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中醫之中已經很難再出中醫大家了呢?為什麼現代的中醫很難再出現脾胃論和溫病論這樣的全新的中醫理論了呢?”劉思源再次提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

  林飛揚輕輕嘆息一聲:“中醫理論就在那裡,幾千年來一直在不斷的迭代進步,但是到了近代卻舉步維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現在很多中醫都採取了西醫的培養模式,甚至很多都是用西醫的那套流程來治病,也就是說,病人來了先讓你去做一整套的檢查,然後,那些中醫們裝模作樣的給你號號脈,再按照檢查結果給你開一些稍微對症的藥方。

  這其實已經是捨本逐末了!

  我並不是說西醫的那套流程不對。

  西醫的那套流程對西醫來說完全正確,是合理的合格的正確的流程,而且中西醫結合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