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神醫:雄霸上海灘 作品

第58章 劑量與療效的秘密


                 葉長青知道,這種風熱犯肺症發展成熱邪壅肺症,一般用桑菊飲或者是銀翹散加味的方子來進行治療。

  對於這種常見病,古代的名醫大夫們早就總結出了最為有效的方劑。

  葉長青在腦海中列出了桑菊飲的組方:“桑葉2錢5分、菊花1錢、杏仁2錢、桔梗2錢、生甘草8分,薄荷8分、連翹1錢5分、韋根2錢,病人咳嗽頻繁,有口渴、黃濃痰,所以加黃芪3錢、花粉1錢5分、浙貝母2錢!”

  以葉長青看來,這個組方和劑量應該是中規中矩的,於是讓系統進行模擬:“開始藥方治療效果模擬!”

  “滴——丁夫人熱邪壅肺證,擬用桑菊飲加味方······模擬完成,本方1劑治癒度7%,需連服16劑方能痊癒!”

  葉長青眉頭一皺,他對這個方子的藥效不太滿意,半個多月的時間太長了,老百姓本來就對中醫治病太慢不滿意,絕大多數中醫大夫本著穩妥為主的想法,用藥都很輕。

  就比如這個方子,桑葉2錢5分就相當於7.5克的樣子,說實話作為這個藥方的主藥劑量真的有點少,溫病派那幫人就是膽子太小,這個藥不敢開,那個藥也不敢用,導致中醫治病的效果越來越差。

  葉長青考慮了一下,此時的中藥大多數還是野生草藥,藥中的有效成分是沒得說,比後世人工種植的強多了,所以即使要加量,也不能加太多。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各個朝代重量單位標準不相同,漢朝的一兩隻相當於現在的一錢,實際上這個說法應該不太準確,漢朝一兩用現代重量來衡量,相當於15.625克,而明清兩朝的一兩相當於37.5克。

  他在本草綱目中引用傷寒論的方子時,把藥量縮減為原來的十分之一,傷寒論中用一兩(15.625克),他在本草中用一錢(3或者4克),劑量相差了五倍。

  而在李時珍之後,絕大多數醫家都採用的李時珍的說法,藥方的藥材用量都很低。

  仔細斟酌了一下之後,葉長青把這個加味桑菊飲的所有藥材劑量全部提升到5倍。

  “劑量提升到5倍再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