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生活 作品

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國的反應——其他國家2

  由於利物浦是原料出口大市,曼徹斯特的許多工業必須依靠默西河的傳輸,這讓曼市人一方面慨嘆傳輸成本的高昂,一方面暗自開發專為自己服務的運河。

  19世紀末,曼徹斯特運河開通,綿延58公里,從東哈萊姆通往曼徹斯特,完美地讓所行船隻繞開了利物浦碼頭。

  利物浦人自感尊嚴受到侵犯,用嘲笑的口吻攻擊曼徹斯特人,說他們是隻懂製造業的“藍領老土”。曼徹斯特人用“scousers”這樣的稱呼來定義利物浦人,暗諷利物浦人以“scouse”(煎牛肉)為食,整座城市的氣質粗鄙不堪。

  兩座城市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彼此角力,造就了史上最佳雙城記劇本:一條運河引發的罵戰。

  時間進入到20世紀,兩個城市又因為足球使得矛盾加劇。現在突然之間又加上了科技小鎮的選址,讓英國高層十分頭疼。

  這兩個候選城市一下子把英國高層定位一個科技小鎮的計劃打亂,兩個城市可以說是互不相讓。而且兩個城市國會得票以及自身實力可都差不多;最後沒有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分別在兩個城市建立科技小鎮。

  才勉強平息了矛盾,可這絕不是英國高層希望看到的事情。不過事情已經成為定局,誰都改變不了。

  繼美國、蘇聯宣佈建立科技小鎮之後,英國人也宣佈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建立兩座科技小鎮。

  看到這種情況其他國家當然不能落後,法國人有著固有浪漫。現在英國一下子建立兩座科技小鎮,法國人覺得他們的實力可不比英國人弱。因此很快通過決議在馬賽和巴黎市郊建立兩座科技小鎮,這個年代法國人面對英國人的確可以驕傲一下。

  不同於二戰時期的不作為,戴高樂執政時期法國直接退出了北約。國內所有的武器裝備基本自產,這就使得國內有很多高科技和軍工企業。法國人單獨成立一座科技小鎮的實力或許有,而且都非常勉強。現在一下子也成立兩家,很難發展起來,結局已經註定。

  德國人在這方面就很務實,知道自身實力和短板。因此他們在魯爾區成立了一座科技小鎮,而且還是拉上瑞士一起。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