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265 孔團長送的福利


                 牛口村。

  三晉地區一段很有歷史的老村子了,雖然名字起得有些古怪,但村子是正兒八經的村子。

  孔捷率領獨立團最後一批轉移部隊抵達牛口村一帶的第二日。

  八路軍駐紮牛口村之後,第一道公告消息很快傳開:

  八路軍獨立團回收清末的銅板,且回收價格相當優厚,甚至高出銅板原本面值的十倍,牛口村以及周圍村莊的百姓們,家裡還有就是儲備的銅板的,可以拿到八路軍臨時開設的兌換處,換取當下流通的錢幣,銀元、日票,或者法幣都可以。

  ……

  其實盯上銅元的可不止是孔捷。

  抗戰爆發以來,日軍侵略者除了大肆搶奪黃金和白銀之外,還對流通在民間的銅元非常熱衷,可謂是絞盡腦汁地用盡了各種手段,搜刮掠奪流通在民間的銅元。

  駐華日軍從三六年開始,便大規模走私中國銅元去日本,即便是面值極小的銅元,走私的總金額,也達到每年一億元以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走私銅元改成明搶,平均每個月有七百多萬枚銅元中國流入日本國內,僅上海一地每月就有四百萬銅元被蒐集。

  戰後在日本發現的中國銅元,甚至多達一萬一千噸,可見日軍搜刮之狠。

  在日軍對銅元大肆掠奪的局面下,其實到三九年六月之後,也就是上海淪陷一年半之後,sh市面上甚至已經再見不到銅元的流通。

  日軍如此熱衷於銅元的搜刮與掠奪,目的不外乎有兩點。

  一個和孔捷的初衷一樣,日軍蒐集這些銅元,也是看中了這些原銅材料,可以作為軍用戰略物資。

  另一個,日軍佔領區內不允許使用國民政府的法幣,但日軍無法完全控制百姓們在小額交易中使用銅元。

  於是鬼子採用釜底抽薪的辦法,乾脆把銅元抽走,使中國百姓沒有銅元可以用,從而達到徹底排擠法幣的目標。

  銅元當時是作為小面值的輔幣使用,比如交易金額低於一元錢面值,或者是低於一角錢的面值,這些輔幣就能派上很大用場。

  簡單點說,銅元就是百姓們用作常規生活交易中,找零用的輔幣。

  這樣的輔幣一旦大量流失,情況會非常糟糕。

  百姓們很快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買過東西之後,店主根本無法找零,甚至只能拿一些針線、火柴、糖果之類的小价值商品作為找零。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遠不足以應付輔幣缺乏帶來的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