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458 名震華北——晉西北鐵三角(八)

  名稱上也並不是叫專職步槍狙擊手,鬼子定為特等射手,也就是步兵中槍法較為優秀的那一撮人,比普通的步兵射手要更高一級。

  這裡要提到一點:

  最大的敵人就是最好的老師,八路軍在大練兵中選拔出來的優秀射手,也是稱作特等射手。

  實際上,日軍陸軍裡是沒有特殊的狙擊手編制的。

  早在中國的抗戰開始之前,日軍就形成了完整的兵役徵發與訓練制度,對於陸軍步兵的訓練極為嚴苛。

  射擊環節更是被鬼子視為最重要的一塊。

  日軍士兵,射擊初步的要求是對射程在三百米的伏靶,五發子彈要全部命中,而且三發要集中在拳頭大的面積上。

  過了這一關之後,還有更嚴格的限秒射擊。

  在二到四秒時間內,步兵射手需要擊中三百米上下隨機出現的靶子。

  在這種嚴格的訓練下,鬼子士兵的射擊技術相當驚人,甚至是最普通的士兵,在開槍時都會下意識地瞄準目標的腦袋。

  打人專打腦袋!

  從這個角度來講,鬼子的精銳步兵、老兵,幾乎個個都是“狙擊手”。

  再加上鬼子的特等射手一般是隨同部隊一起作戰的。

  並不會像狙擊手,或者說狙擊排那樣,單獨分組執行小規模、獨立性強的狙殺任務。

  原因很好理解,這時期的小鬼子,對於狙擊手的戰役與戰術作用認識,並不清楚。

  到了戰役層面,多數日軍部隊同樣不知道狙擊手的特種作戰性質,沒有意識到狙擊手可以用於敵後滲透,狙殺高價值目標的特別用途。

  這並不奇怪。

  直到眼下,小鬼子在特種作戰方面,也基本上就是一張白紙。

  在日軍傳統的觀念中,宣揚武士道精神,宣揚面對面的酣暢淋漓的作戰意識下。

  能夠意識到特種作戰這種超前戰術之魅力的,具有長遠目光的日軍軍官,可並不算多。

  筱冢義男算是一個,所以他十分支持山本一木的特種作戰。

  儘管這一年多來,山本特工隊沒少在獨立團手上吃敗仗。

  這也是為什麼,作為日本特種作戰理論奠基人的山本一木,想要在陸軍作戰部隊中推廣特種作戰理論時,一路坎坷、艱難重重的緣由。

  日軍陸軍的傳統與泥古不化,幾乎是深刻在骨子裡的。

  在戰術層面,日軍認為所謂的狙擊手,或者說特等射手,就是用來在戰場上配屬給分隊作戰,起到阻滯敵軍攻擊前進的。

  再加上鬼子的特等射手,配備的所謂狙擊步槍,也就是九七式狙擊步槍,外加上一個二點五倍的光學瞄準鏡。

  但實際上,這所謂的九七式狙擊步槍,也就是在三八式步槍的原有基礎上改造的,兩者性能沒有太大的差別。

  倍鏡的倍率低,狙擊槍本身甚至壓根兒用不到風速、溫度這些遠程狙擊的參數。

  超出四百米距離,就算是鬼子的特等射手也無法保證命中率,與普通的手持三八式步槍的鬼子步兵,也沒有太大差距。

  再加上是跟隨部隊作戰,面對裝備落後、軍事素養不足的中國軍人,在戰場上,即使是普通的日軍步兵,也未必比鬼子的特等射手錶現得更差。

  這種情況下,鬼子的特等射手又怎麼可能脫穎而出呢?

  這也是為什麼,在整個抗日戰場上,也沒有聽說過日軍陸兵中,有什麼像樣的王牌狙擊手出現的緣由。

  眼下,也就是因為獨立團狙擊排的突然出現,對日軍軍官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這才引起了鬼子指揮部的警覺,企圖利用編制中的特等射手,對付獨立團的狙擊手。

  雙方的較量很快拉開序幕。

  繼續的交鋒中,隨著日軍小隊、中隊、大隊作戰的鬼子特等射手們,別出心裁地將自己藏身於一些比較粗壯的大樹的樹幹上,然後伺機等待暗中出手的機會。

  在這方面,鬼子的特等射手們是相當瘋狂的。

  他們在選定藏身的樹幹之後,將其宣稱為自己的狙擊陣地,將與陣地共存亡,直至戰死報效天皇。

  頗有些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意思。

  至於出手的效果,好像也有一些。

  山林間,隨著日軍的推進,獨立團戰士們與鬼子的交鋒,逐漸調整戰術。

  密林間的阻擊戰成為了主旋律。

  一百五米距離之內,戰士們取出了銅元特製的紅頭子彈。

  伴隨著這種子彈的每一次出手,總能帶給小鬼子更多的恐懼,一些鬼子呀呀呀地怪叫著什麼“達姆彈”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