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827 還有沒有王法了?


                 三晉屬於華夏內陸中緯度地帶,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擁有四季分明的特點,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很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種植。

  晉西北獨立抗日第一支隊在軍事上取得逐步的穩固之後,在經濟上,除了對外的各種商品貿易之外,更多的重心自然是放在基礎農業之上。

  對一支隊根據地農業發展的規劃中,在指揮部召開的農業發展會議上,孔捷當時一共提出了三個方面:

  第一,動員民眾和百姓在根據地上下級,包括較為周圍的穩固游擊區,大量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並鼓勵百姓、災民和部隊本身,投入到自耕自救的大生產運動之中。

  將土地分配到戶,並嘗試性在一支隊周邊率先施行承包責任制。

  百姓們在付出汗水之後,會得到相應的更多的糧食作為獎勵,以合理的應用土地,將百姓們種植土地的積極性調動到最大化。

  至於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縱然是極好的制度,但是在眼下時期未必適合,孔捷也就暫時放棄了這個打算。

  目前,抗戰形勢依舊嚴峻,特別是在敵後,對敵環境複雜的環境下,八路軍軍民更應該同仇敵愾。

  此時的戰士們,包括百姓們,還是相當純粹的。

  大家種地,更多的是想將力量使在一處,能使國家富強、振興、獨立。

  是為了信仰和自由而努力。

  再加上百姓們對八路軍部隊的擁戴和支持。

  孔捷並不擔心大量開墾出來的荒地,沒有鄉親們幫忙種植的問題。

  軍民相濡以沫,互幫互助。

  種出來的糧食,共同保證百姓以及部隊的吃飯問題。

  第二,孔捷特別提出了對土地和作物進行科學種植、管理的耕種方式。

  “所謂科學的種植和管理,到底是啥意思呢?

  簡單點講,一個是合理的將土地的利用達到最大化,這一畝地,你總不能只種半畝的土豆,剩下的半畝地全給荒廢了吧?

  還有不少作物是可以套種的,比如咱們種黃豆的時候,它就不耽擱咱們再種點紅薯,只需要將兩種作物分行隔開,他們不但不會影響到彼此,甚至還可以促進兩種作物的共同生長。

  咱們要考慮到土壤的貧瘠與肥沃與否,考慮到讓土地也有一個緩衝的修養的時間……”

  “另一個就是育種的問題,大家也知道那些優良的種子,同樣是一畝地,最終的產量,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甚至是想要快速發展咱們根據地農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與其咱們在地裡頭瞎折騰,不如把這優良的種子培育出來。

  比如咱們根據地的高產土豆,畝產數千斤,如果能把咱們的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紅薯等等全部培育出類似的高產品種。

  一個人種地甚至能管上幾十個,幾百個人吃。

  咱們還愁糧食不夠吃嗎?”

  當然,這農業的科學種植管理與育種等等。

  僅憑孔捷在會議上的這一番話,儘管說的參與會議的不少相關農業幹部們是熱血沸騰,但效果終究有限。

  所以孔捷倒是通過系統弄了一本《常見農作物的科學種植與管理》的相關指導書籍。

  其中包含的在農業上的各種科學種植經驗和技巧,那可是相當豐富的。

  除此之外,為了促進一支隊根據地農業的快速發展。

  孔捷還在支隊成立了獨立的農業部。

  並任命周愛農為一支隊農業部部長,總領整個一支隊根據地上下農業的發展。

  另外,又從根據地上下吸收了不少種地經驗豐富的農民,集中起來,由農業部的幹部們通過科學種植與管理的相關書籍指導,進行特別的教學。

  “至於最後一條,那自然是如何保衛咱們豐收果實的問題。”

  孔團長的話語說的明確:

  “這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咱們軍民處在敵後,本來耕地就不多,每年種的作物到了快要秋收的時候,小鬼子還總會派人來搶糧食,搞破壞。”

  “咱們軍民辛辛苦苦這麼久種植出來的糧食,這總不能到了快收穫的時候,卻被別人竊取了豐收的果實。”

  “種的莊稼要是保護不了,那和沒種又有什麼區別?反倒是變相的滋養了敵人!”

  “所以,咱們軍民種的每一塊兒地,咱們軍民種下的每一粒糧食,必須要保證豐收的時候不被小鬼子搶走一分一毫。”

  最後,他的話語變得異常犀利:

  “這場秋收保衛戰,咱們只許勝,不許敗!”

  ……

  ……

  時間一晃也就到了九月下旬。

  秋收時分,一支隊上下大量開墾的荒地種植的各式農作物,有不少已經接近成熟,甚至是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