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956 大炮起兮雲飛揚……


                 隨著雙方交鋒逐漸進入白熱化,日軍越發的感受到這385旅的八路軍部隊的炮火強悍。

  作戰時也越發吃力。

  隨著日軍三大混成旅剩餘精銳,逐漸集中力量向385旅根據地發起進攻。

  385旅卻是逐漸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主力部隊。

  整個385旅根據地就像是一個看不見底的深淵,摸不著底的泥潭。

  無論日軍派出多少兵力,似乎都會深陷在其中。

  這一項也是讓日軍最為頭疼的事情。

  原本按照老鬼子石川的想法,眼下優勢在我,三大混成旅集中兵力對付385旅的土八路。

  無論是在兵力還是在裝備上,都佔盡了優勢。

  畢竟三大混成旅,即便抽調了部分精銳增援黃崖洞,依舊有將近15000人的精銳。

  而他們面對的不過是八路軍的一個旅而已。

  按照部隊旅級編制的劃分,不管是蔣軍部隊,晉綏軍部隊,還是地方的國軍部隊。

  又或者日軍與中國軍隊的旅級編制對應的旅團。

  兵力對比上雖然不會一模一樣,但大體上也差不太多。

  日軍過了大隊之後,是二二的編制。

  一般來說,一個步兵旅團包括了兩個步兵聯隊,整個旅團的兵力,加上輜重部隊,炮兵部隊,以及直屬的一些作戰部隊,在3000人到9000人之間。

  當然,這種兵力變化是考慮到抗戰的前期,一直到後期,日軍逐漸兵力不足,後繼乏力,出現的極大變化。

  眼下這時期,日軍的一個旅團一般也在8000人左右兵力。

  與日軍對應的蔣軍部隊,晉綏軍部隊,大多是三三制的編制。

  一個旅下轄三個步兵團。

  一個旅的話,在兵力上比日軍的一個旅團要少一些。

  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畢竟像晉綏軍358團那樣,一個團就有5000多兵力的作戰團,始終是少數。

  至於八路軍部隊,那變化就大了。

  初期的時候,番號在國軍戰鬥序列的一個旅也就兩支主力團,兵力可能只有三五千人。

  但隨著發展,這同樣是未曾變化的編制。

  具體的兵力可就越來越有點不像個樣子了。

  啥意思?

  說好的一個旅,但八路軍的一個旅,或許表面上是一個旅,實際上下轄的甚至能多達十幾個主力作戰團。

  甚至能一口氣拉出一兩萬的兵力。

  都他娘快趕上日軍的一個師團了。

  這也是日軍在敵後與八路軍交手多年之後,得出的一個相當重要性的結論:

  和八路軍作戰,永遠不要根據對方的編制來判斷兵力,要根據實際偵查之後所得的具體兵力來做判斷。

  其實不止是旅級編制,包括八路軍的一些團級作戰單位,隨著抗日戰爭的延續,下轄的兵力也會發生極其誇張的兵力變動。

  就拿典型的獨立團來說。

  初期的時候不過千餘人的隊伍,後來迅速發展到兩三千人,再到眼下成為晉西北抗日獨立第一支隊,但實際上還是一個團級的編制,但是下轄的兵力恐怕已經近萬。

  這哪有什麼道理可講?

  小鬼子掃蕩的時候該說了。

  我們要動用差不多一兩個旅團的兵力去對付八路軍的獨立團。

  說出去都覺得丟人!

  眼下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隨著日軍第三,第九,第十六混成旅,外加上華北治安軍第八混成旅,將近兩萬日偽軍部隊向385旅根據地的逐漸深入。

  起初,這385旅先是冒出兩三支主力作戰團沿途阻擊。

  火力配置雖然有增強,但還在日軍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但隨著日偽軍的繼續推進,這386旅所下轄的兵力竟像是沒有窮盡似的。

  一個主力團,一個主力團的,不斷往外蹦。

  當日偽軍接近385旅根據地腹地的時候,據日軍方面統計,先後跳出來阻擊的八路軍主力,至少有十幾支。

  這得是多少個主力團的兵力?

  這他娘到底是一個旅,還是一個師?

  另外,各八路軍作戰團的火力配置也在迅速的增強。

  打到後面那些八路軍的主力作戰部隊,就連班排級甚至都配屬上了各類的火炮,包括一些小口徑的迫擊炮,還有提供近距離火力優勢的槍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