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957 裝甲兵突襲

  大好的槍支炮彈,白白的送給小鬼子。

  一場戰鬥打下來,甭管多少精良的裝備,全他娘讓鬼子繳獲了。

  這簡直就是變相的資敵行為。

  但將士們依舊會在合適的程度下,繼續增強各作戰單位的火力密度。

  曾經在指揮部商議,如何定下基礎的作戰班的火力配置的時候,甚至有個連長樂呵呵的說道:

  “最起碼機槍得有吧,那五零小炮六零迫擊炮也得有,槍榴彈得有,最好還是那種可以連發的槍榴彈發射器,最好還能配上一兩把衝鋒槍。

  另外,再有一些半自動的加蘭德步槍,那就差不多了!”

  最後還是孔捷黑著臉問了一句:“那我問你,咱們一個班有多少人呢?”

  連長愣了愣,掰了掰手指頭回答道:“一般情況下是12人左右。”

  孔捷道:“統共就12人,一挺機槍,就算是再少,你也得配個機槍手、副射手,還有彈藥手吧?

  一門小炮,裝填手和炮手得有,你最少也得配上兩個人吧?

  另外,負責槍榴彈的你得有射手和彈藥手,拿著衝鋒槍的,總不能再背個步槍吧?

  就這麼算下來,戰鬥一旦打響,一個班可能就一兩個步槍手,其他的不是火炮就是機槍。

  咱一支隊就算是家大業大,那也不能這麼玩呀,遲早得給玩崩了。

  我說你小子咋不建議,乾脆一個班12個人,一人抱著一挺機關槍突突得了!”

  當時的討論帶點玩笑的意味。

  但是那位連長對於增強火力的傾向,基本上可以代表全體八路軍將士們的心思。

  當然,具體的作戰部隊的火力配置問題,那是非常有講究的,要多種武器配合協同作戰,而不是單一的武器來純粹的提升火力。

  真以為一個班抱著12挺輕機槍,戰鬥力一下子就升上去了?

  多的不說,小鬼子帶著制彈筒往死角處一貓,緊接著幾輪炮彈砸下來,一個班12位戰士外加12挺輕機槍,要不了一時片刻就得全部報銷。

  所以基礎的作戰班,常規的作戰性能是絕對不可荒廢的。

  了不起到一個排或者一個連的時候,可以組建一支火力班,來承擔整個排或者整個連的火力不足問題。

  這種協同作戰,多武器、多兵種配合作戰,才是王道。

  此時……

  駐蒙軍的小鬼子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支經過特別的火力改造之後的八路軍部隊的強悍。

  班排級的交鋒之中,小鬼子幾乎是全程被火力壓制。

  這些鐵三角的八路軍的打法,那是相當的簡單粗暴,

  近則槍榴彈招呼,遠則機槍加半自動的步槍,再遠一些則是直接用小炮或者迫擊炮狂轟。

  幾番交鋒下來,在大後方指揮作戰的鬼子連隊長川穀一郎,被唬的眼皮子直跳。

  川穀倒是還有殺手鐧,那是他11聯隊配屬的一支炮兵中隊,有十幾門火炮,包括一些九二式步兵炮,還有四一式山炮。

  戰鬥打到這一步,對於駐蒙軍的小鬼子們來說,已經頗有些煎熬。

  原本對付八路軍部隊,他們這些聯隊編制的作戰部隊,雖然會攜帶一些步兵炮和山炮。

  但是一直以來,使用這些較大口徑火炮的機會並不算多。

  一來是八路軍部隊一向裝備落後,彈藥稀缺,僅僅是日軍的中隊、小隊級別的作戰單位,利用的一些擲彈筒,就能輕而易舉的將八路軍部隊擊潰。

  殺豬焉用宰牛刀。

  也就壓根用不上後置的炮兵部隊。

  二來,八路軍擅長遊擊作戰,利用大山作為遮掩,所處的位置一直飄忽不定。

  而鬼子後置的炮兵部隊,那些步兵炮和山炮其實非常適合打的是陣地戰或者是攻城戰一類。

  如果真的拿這些較大口徑的火炮,對著那些在山林間快速移動的八路軍的小股部隊炮轟的話。

  頗有些拿大炮打蚊子的意思,純粹是浪費炮彈,還不一定能有什麼效果。

  奈何戰鬥打到這一步,在基層的作戰單位上,八路軍完全取得了炮火優勢。

  即便是拿大炮打蚊子,日軍也只能這麼打。

  只能以步兵炮和山炮來爭取炮火優勢,扭轉戰局。

  直到……

  大概黃昏時分。

  再有不到30分鐘,天色就會徹底黑定。

  這鬼子的炮兵中隊所運輸的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由於炮身的笨重,本身的運輸其實是很有些麻煩的。

  往往是由運輸汽車作為運輸工具,將這些拆卸的火炮運輸到指定位置之後。

  再由士兵迅速的將這些原本拆卸運輸的炮火,卸下汽車之後重新組裝,構築火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