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1038 裝甲部隊之交鋒

  根據咱們探查到的相關情報,八路似乎發明了一種非常特別的類似喇叭筒的,專門剋制咱們裝甲車輛的反坦克火炮。

  該類火炮甚至由單兵就可以操作,用來進行反坦克作戰。

  在敵方的該類火炮沒有暴露或是被徹底摧毀之前,咱們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導致戰車暴露在危險之中。”

  西園這個老鬼子明顯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刻意下令讓戰車和目標區域的八路軍的裝甲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

  就他所知。

  八路打造的這種單兵反坦克火炮雖然厲害,以帝國裝甲之薄弱,即便是中型坦克也根本無法阻擋。

  哪怕是前部裝甲遭到轟擊,也會在頃刻之間遭到嚴重損壞。

  但是該火炮射程相當有限,就目前與八路軍交鋒的作戰數據表明,八路的該類火炮最遠打擊射程絕不會超過兩百米。

  所以,老鬼子西園認為,他只要將戰車部署在200米射程開外,八路軍就無法利用該類反坦克火炮進攻。

  出於穩妥,這個老鬼子將自己的隊伍又額外多退了200米。

  雙方隔著將近400米的距離,在較為平坦的平原地形上彼此張望著,加上雙方都有裝甲車輛的防護,常規步兵已經失去了作戰的意義。

  於是,便隔著平緩地形的上空,彷彿凝滯了雙方的空氣,進行坦克炮的對轟。

  日軍所使用的火炮,中型戰車中隊所用的主要是配屬九七改中型坦克的一式47毫米坦克炮。

  這種火炮是從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延伸過來的,雖然倍徑從57.7倍減為了47.8倍,但是它能夠在500米的有效距離內,擊穿70毫米的垂直裝甲。

  性能相對於日軍原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所配屬的57毫米短倍徑火炮,可要好的多了。

  另外使用的就是屬於95式輕型戰車所配屬的九四式37毫米坦克炮。

  這種火炮身管相對較長,全炮長1.36米,重僅64千克,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在300米的射擊距離上,理論可穿透45毫米厚的裝甲。

  而八路軍部隊手中所使用的裝甲車輛。

  西園少佐通過望遠鏡的觀察看得一清二楚,大多都是繳獲了26師團的一些九五式輕型坦克,該類坦克的裝甲,即便是最厚的前部裝甲也只有12毫米。

  一旦被自己的坦克炮命中,可以將其輕易摧毀。

  只是……

  “少佐閣下,八路的坦克的型號我一眼也能看得出來,是從我們手上繳獲的一些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

  可為什麼他們的坦克的樣子那麼古怪?”

  透過西園少佐望遠鏡的視角可以看到:

  八路軍一方原本屬於日式的95式輕型坦克,包括一些97改中型坦克,大體上還是原本的坦克。

  但是在坦克的前部裝甲,以及炮塔的正前方,似乎格外加裝了一些較厚的鋼板裝置。

  正是八路軍兵工廠對於各式裝甲車輛做出的局部改進。

  很簡單,較為節省的材料,集中性加固防禦。

  這和飛機為了保持輕便的同時,在容易擊穿而傷到飛行員的位置,加裝一些較厚的鋼板,以保護核心的飛行員的道理是一樣的。

  為此孔捷認為,坦克是要集火力、機動性與裝甲防禦於一體的。

  火力的增強暫時不提,要增強裝甲車的裝甲防禦,就得增厚裝甲,這會導致戰車自身的重量過大,從而影響機動性。

  既然如此,咱們不如考慮在重點位置,重點防禦。

  比如容易遭炮擊的前部裝甲,以及炮臺位置。

  完全可以以外伸焊接的,特別加厚的鋼板,加上隔層的防護,乍一看就像是加了一圈防撞層。

  孔捷當時還畫了對應的草圖,一份關於坦克裝甲加固改進的草圖,結果草圖拿出去給李文傑,徐國安兩人一瞧。

  二人愣是沒看出來是個什麼東西。

  最後還是徐國安試探著問道:“我說老孔,你這玩意兒畫的……該不會是個坦克吧?”

  孔捷對此面不改色。

  “真打起炮來,實用就行,醜不醜啥的的有那麼重要嗎?”

  徐國安聞言,一時竟無言以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