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1207 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


                 ……日軍先後三次發起長沙作戰,前後動用兵力總和將近四十萬,雖然均以失敗告終,但一直是賊心不死。

  第九戰區全體官兵奮死作戰,連續三次擊退了進攻長沙的日軍,考慮到日軍進取長沙的決心,三次會戰取勝之後,蔣軍指揮部方面依舊在時刻籌備著應對日軍第四次可能發動的長沙作戰。

  當時應對日軍猛烈的攻勢,蔣軍方面共有三道聲音。

  第一道聲音認為,與其頂著巨大的作戰壓力堅守長沙,不如戰略性放棄長沙,誘敵深入至衡陽一帶,再與日軍會戰。

  第二道聲音同樣認為可以戰略性放棄長沙,然後在湘桂邊境的黃沙河一帶,藉助優勢的地形會戰。

  第三道聲音則是薛伯陵將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繼續堅守長沙,藉助易守難攻的,經營多年的堅固防禦工事,與敵展開會戰。

  薛伯陵是蔣軍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在對付日軍方面多有戰績,威望甚高,尤其是在前幾次的長沙保衛戰中,更是帶兵有方,一手爐火純青的誘敵殲滅戰術——天爐戰法,打的日軍是丟盔卸甲,屁滾尿流,對於日軍來說儼然是一場噩夢。

  日佔區方面甚至流傳過這樣一段童謠,叫:

  “南有薛老虎,北有孔剃頭,日寇雖猖狂,罪血兩邊流!”

  啥意思呢?

  是說南邊的正面戰場上,蔣軍部隊裡有個叫薛伯陵,綽號薛老虎的,這北面的敵後戰場上八路軍隊伍裡有個叫孔捷,綽號孔剃頭的。

  這兩個人了不得呀!

  那都是鬼子的剋星,殺鬼子的狠人,南北夾擊之下,打的小鬼子那是丟盔卸甲,屁滾尿流。

  每次日戰區的一些老百姓們在私下裡閒談的時候,說到中國軍隊抗擊日寇的時候,總會提到這孔剃頭,還有薛老虎二人,無不是豎起大拇指,誇讚不已

  論起如何保衛長沙,大概再沒有比薛老虎經驗更豐富的將領了。

  就這樣,面對信誓旦旦的薛伯陵,委員長最終還是決定將長沙防守的重任交給薛伯陵,並執行第三條戰略,繼續堅守長沙,在長沙一帶與日軍會戰,阻止日軍南進。

  而負責駐守長沙期間,這薛伯陵的確也是表現的可圈可點,各方面的防守要務盡心盡責,根本不給日軍任何破綻。

  以至於41年底42年初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以失敗告終之後,一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小鬼子依舊沒敢進犯長沙。

  蔣軍方面對此也是大肆宣傳,說是有一頭猛虎鎮守長沙,日軍自然不敢輕近。

  對於日軍有可能發動的第四次長沙作戰,薛伯陵其實也早已有心理預備。

  但是出於對自己親手打造的長沙防禦的絕對自信,薛伯陵認為,日軍想要發動第四次長沙作戰必須要有充分的提前籌備,無論是兵力的聚集,部隊的休整,還是後勤物資的累積這都需要時間。

  另外,他堅信:“日軍若想圖謀長沙城,必先拿下常德,常德方面如果沒有動靜,鬼子絕不敢貿然進逼長沙!”

  其實薛伯陵的這份推論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作為進攻長沙城的跳板——常德,其軍事價值太重要了。

  日軍如果捨棄這一跳板,直接進攻長沙攻,勢必將受到莫大阻礙,後勤方面也會被常德方面的駐軍截斷,甚至被兩面夾擊,這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是兵家大忌。

  原本的確是這麼回事。

  包括與第九戰區進行對峙的日軍指揮部方面,鬼子軍官們也認為要下長沙必須先下常德以做足充分籌備。

  直到日軍第六方面軍正式組建,作為第六方面軍總司令官的岡村寧次再次迴歸中日作戰的舞臺。

  在作戰參謀部分析常德對於進攻長沙作為跳板之重要軍事價值的時候,岡村與一眾鬼子軍官們的分析卻是截然相反,並另闢蹊徑的指出:

  “諸位雖然說的不錯,但如果這麼按部就班的展開作戰,進攻常德的戰鬥一打響,長沙方面的中國部隊一定會收到消息,並提前做足防備。

  所謂水無常勢,兵無常形。

  如果按照傳統的分析,傳統的打法,敵人也早就已經洞悉了一切,也便失去了先機,這樣的戰鬥難道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