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99章 基哥的一己之見

  “大捷!”

  “劍南大捷!”

  那名驛卒一邊騎馬飛馳,一邊大聲叫嚷著。

  “劍南又大捷了麼?”

  平康坊裡走出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年輕人。

  他昨夜跪舔了權貴,獻上了自己的詩作,但好像似乎大概並沒有什麼卵用,並未得到明確的承諾。

  他叫岑參,荊州江陵人,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躋身於一代神童的行列。

  當然了,光是神童並不能說明什麼,家庭背景不行也是沒用。他沒法像方重勇這樣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更沒有一個手握重權,在幽州當節度使,並深得聖眷的老爹。

  所以岑參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以走。

  神童出身的岑參,很快就領悟了科舉不僅要有本事,還需要“盤外招”的真諦。自今年入長安以來,讀書學習是小,趕緊的給自己找靠山是大。

  岑參四處奔走行卷,拜謁權貴,最終依舊是找不到門路。

  他心灰意冷,已經打算離開長安,去東都洛陽碰碰運氣。

  大唐的權貴,大部分都在長安,但也有些在洛陽。至於其他地方,那便如大海撈針一般,機會渺茫了。

  “將來,去邊鎮發展,建功立業,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啊。”

  凝視著傳令驛卒離去的方向,岑參喃喃自語的說道。

  他的小情緒,自然無人關注。可這封從劍南而來的邊鎮捷報,卻是非同小可!

  興慶宮的勤政務本樓內,李隆基看到了這份讓他心花怒放的捷報,恨不得引吭高歌一番才好。

  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稟告,劍南軍經過一番苦戰後,攻克了吐蕃重鎮安絨城!並艱難頂住了吐蕃人的反撲。

  請聖人給此地賜予新名!

  河西這邊尚未傳來新捷報,劍南那邊反倒是先得大勝,也難怪基哥喜出望外了。

  唐高宗時吐蕃佔據安戎城(四川茂汶西),其地險要,唐軍前前後後屢攻不克,已經成了李隆基的一塊心病。

  為了給基哥的生辰“獻禮”,在這方面一向都是“長袖善舞”的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用一場大勝來邀功獻媚,可謂是摸準了基哥的脈搏。

  當了幾十年皇帝,基哥什麼都不缺,一個邊鎮節度使,可以給他什麼驚喜?

  女人?

  聽聞當今聖人扒灰,兒媳楊玉環受寵,再加上章仇兼瓊不可能知道基哥喜歡什麼類型的女人。他在這方面邀寵,能得手麼?

  可能性極低,而且有“不務正業”之嫌。

  再有基哥年紀也大了,現在特別喜好長生不老術,痴迷修道,僅在權勢與女色之下。

  章仇兼瓊也不是沒有努力過,他派人到劍南各地尋找方士與所謂“仙人”。奇人異事倒是聽過不少,只是尋訪後發現都是不盡不實,盡是些欺世盜名之輩。

  那麼作為節度使,能做的事情,肯定只能是戰功了。以邊鎮大功來向基哥的壽辰獻禮,這不僅符合節度使的本職工作,而且在此之前,方有德便在北方挑起事端,企圖圍殲突厥人。

  這算是為章仇兼瓊做了表率!

  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章仇兼瓊想攻克安戎城,顯然不能按從前的常規辦法,傻乎乎的直接撲上去用人命去填!

  於是他先與城中吐蕃將領翟都局私通,給對方送了很多金銀財帛,並許諾官職。果不其然,因為吐蕃內部派系傾軋,翟都局最終還是選擇當二五仔反叛,於是開城門引唐軍進入,盡殺城中吐蕃將卒。

  然後章仇兼瓊派銳卒鎮守安絨城,又因為天氣惡劣,吐蕃人的反撲力度大打折扣,最終無功而返。

  劍南方向,吐蕃人遭遇重挫!

  基哥覺得,徹底解決吐蕃問題的時機,已經接近成熟。

  既然劍南都可以建功,河西隴右十多萬精兵,怎麼就不能打開局面呢?

  基哥一道聖旨送到涼州河西節度府,催促河西節度使蕭炅,務必配合隴右節度使杜希望在青海湖一帶與吐蕃人決戰,收復吐谷渾故地。

  唐軍在西北邊鎮對吐蕃人的戰略部署,因為章仇兼瓊的這封捷報,開始加速。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