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76章 沒那麼簡單

  譬如吐蕃人轟擊府衙是應該的,可以解釋他們想不戰而勝,甚至想砸死本州刺史,讓這裡群龍無首。

  但他們把石塊丟到本地大戶家中,則有些不合常理了。

  唯一的解釋便是,如張氏這樣的本地大戶,家中便有坎兒井!

  這些人,本來都應該是吐蕃軍可以爭取的對象才是。打府衙不打本地大戶,才能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這才是兵法要義!

  再有,在無法得知城內具體情況的時候,他們怎麼知道方衙內就一定會待在府衙裡面呢?如果不在的話,那豈不是在浪費資源?

  所以吐蕃人拋石攻擊的目標,其實應該是府衙內那座靠近廚房的坎兒井!而不是府衙內的各級官僚。

  只要讓那座坎兒井塌陷,方重勇就不得不去別處取水,吐蕃饒目的就達到了一部分。

  如果城內各處的坎兒井都塌陷了,那麼吐蕃饒目的也就完全達到了。

  鑑於城內坎兒井的數量不超過十個,似乎吐蕃的陰謀並不算是在瞎胡鬧,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不。搞不好城內也有吐蕃饒間諜,在幫他們指示方位。

  吐蕃人壓根就沒想接受方重勇他們的投降。這幫人打的主意,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想神不知鬼不覺的斷沙州水源!

  “郎君,知道吐蕃人想做什麼還不行,得想辦法阻止他們才校今日坎兒井已經被毀了一座,整體都塌陷了。清理過後,能不能用還不好。”

  方大福壓低聲音道。

  吐蕃饒目標是坎兒井,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一旦被城中百姓知道,必然會人心浮動,這或許正是吐蕃人希望見到的。

  城顧名思義,面積確實比羅城很多。吐蕃人使用拋樓,同樣是經驗豐富。不指哪打哪,基本準頭還是靠譜的。城內的坎兒井入口全部被堵住或者塌陷,在方重勇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而敦煌這裡年蒸發量可以到2000毫升以上,發動本地百姓在家中儲水毫無意義,會被白白蒸發掉。城外的吐蕃人紮營在甘泉水邊,並不缺乏水源,起碼在沙州耗上幾個月,在斷流期到來之前一直待在城外毫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