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 作品

第474章 爭相附

  自己加工自己直接運長安賣,不必經過糧食商人中間層層盤剝,利潤還是可以的。

  當然要是不嫌麻煩,武家也可以組織人手,把這糧食直接拉到朔方靈鹽去支邊,然後換取鹽引,到鹽倉支鹽販賣,這利潤也不錯。

  有渠道是不用擔心的。

  只有普通百姓,多餘的糧食只能是賣給糧商,甚至是在剛收穫後這個最低價的時候賣出,他們沒辦法。

  武家這樣的大地主是不同的,有的是辦法變現。

  如果不是能預估到未來幾年糧價只會跌跌不休,甚至跌倒鬥米三四錢,武家這樣的實力,就算把糧食全囤在倉庫裡都沒關係。

  糧食也是可以當錢用的,把糧食當做本錢去放貸,要是黑心點,哪怕借一還二,也是十分暴利。

  長安是個巨大的糧食消費市場,以後人口增加,糧食需求更大,相比起從江淮、關東等地運糧過來,就在長安附近生產的糧食,那肯定有極大的成本優勢的。

  武懷玉自家還有碾房、還有糧鋪,從種植生產到加工到銷售,一條龍服務,沒有中間商,利潤更高。

  五千石糧,放在長安,頂多也就是一天的消耗量而已。

  傍晚。

  武懷玉跟樊玄符這兩位主家相公娘子,親自給大家發工錢。

  武家就是這麼大方爽快,下午才收工掃尾,傍晚就馬上發工錢。

  一個個排隊上前。

  每個人做了多少天,來時說好多少錢一畝,都是一文不少,全是上好的開元通寶官錢,不是私鑄不是劣錢,更沒有找理由剋扣工錢。

  麥客雖辛苦,但工錢並不高,麥客不是按天算工錢,而是按畝算,厲害的老麥客一天能幹上十五六個小時,能收三四畝,熟練的一天也起碼得收兩畝才行,一天收一畝的那是剛出道的小麥客,或是年紀大了的老麥客。

  按行市約定,收麥一畝,給麥兩升,如果遇倒伏等情況,可以加補一點,要是麥客割的不好造成浪費,也會扣錢。

  最好的麥客,一天能收四畝麥子,能得八升麥,現在鬥麥也才二十錢左右,八升麥才十六文錢?

  普通的一天割兩畝,得四升麥,八文錢?

  那些菜鳥一天才收一畝,那隻得四文錢?

  看似極不合理,但麥客們的汗水確實不值錢,出來一天能吃兩三頓飽飯,甚至見點葷腥已經很不易了。

  此時多數長工,一個月的工錢,往往也就是五斗粟加五斗麥,甚至有些年紀小的,可能還低至每月僅五斗粟。

  苦力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值錢的。

  長工們包吃包住,往往一年一套春衣,兩年一套冬衣,每年還會有頭巾、布衫、皮帶、鞋子一套。

  麥客那就是純賺點汗水錢。

  辛苦趕一季收麥,短則半月,長則一月,但最後也賺不到多少,能給家裡帶回些糧食或一點錢,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