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清朝藩王頭顱!滿清第一面國旗!

  “這不是張獻忠的寶藏嗎?關愛新覺羅什麼事情?”

  “我記得愛新覺羅尼堪,應該是張獻忠死了後才死的吧?時間線完全有問題啊!”

  “難道寶藏是尼堪埋下的?”

  洛風也思考了一下,這的確是努爾哈赤的一個孫子之一。

  “我覺得,應該是陪葬!”洛風摸著下巴道,“或者是祭奠!”

  “這個地方,可能是被當成了衣冠冢祭拜了!”

  “至於是誰!”

  洛風說到這裡,呵呵一笑道,“應該是李定國!”

  能想到這些。

  主要是李定國的身份比較特殊。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

  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鍾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繼攻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未果。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的李定國於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病逝,時年42歲。

  這就是李定國的生平。

  簡單來說,李定國就是殺了愛新覺羅尼堪的人。

  這裡能出現尼堪的頭顱。

  而且李定國又是張獻忠的養子?

  那麼祭拜。

  是很合理的。

  “所以說,現在看來,是李定國,用這人頭,來祭奠張獻忠的!”

  洛風說完,把木牌丟在了盒子裡。

  雖然這裡不是張獻忠的墳墓,但李定國肯定把這裡當做了張獻忠衣冠冢。

  沒管那麼多。

  洛風再次打開了另外一個長條形的盒子。

  盒子打開,居然是一個絲綢包裹的長筒物件。

  洛風眼睛一亮。

  難道又是字畫?

  不過跟著腦袋一起埋葬的?或許不是字畫吧?

  想到這裡,洛風還是有點失望的。

  不過既然一起祭拜了,那麼東西的身份,應該很有意義。

  “這個東西?是什麼?”

  打開綢緞後。

  裡面的東西。

  讓洛風也看不懂了。

  這包裹的是一塊布匹嗎?

  懷著疑惑,洛風把這塊布匹打開。

  卻發現,布匹底色是白色的,長2米多,左邊寬一米五,呈現三角形,邊緣有波浪形的鑲邊。

  而那布匹中間,卻繡著一個雄鷹!

  “這....這應該是一面旗幟了!”

  畢竟沒有什麼名家的落款。

  也沒有其餘的東西。

  就一個雄鷹。

  那肯定是旗幟。

  不是絹布字畫。

  “這是大明朝的國旗嗎?”

  “明朝哪裡有國旗?”

  “而且旗幟是白色為底?這什麼地方的風俗?”

  洛風搖了搖頭,“肯定不是國旗,而是旌旗!”

  “而且也不像是明朝的旌旗!”

  洛風知道。

  明朝那個時期,根本沒有國旗的概念。

  旌旗這東西倒是有,那就是打仗的使用的。

  “春秋無義戰,諸侯竟交兵,中原無寧日,旌旗卷長空”...

  這裡提到的旌旗,就是打仗用的。

  至於國旗的出現,清朝時期是光緒帝時期出現的第一面國旗,叫做黃龍旗,上面畫的是一條龍。

  背景是黃綢緞!

  “難道是滿清八旗?”蘇美姬開口道。

  洛風沒有回答,而是開口道:“滿清八旗,一開始只有四旗,黃白藍紅四種純色旗!”

  “努爾哈赤掌管黃旗,長子愛新覺羅諸英,掌管白旗。

  愛新覺羅尼堪是諸英的兒子,自然打的是白旗!”

  “這眼前的白旗,應該是李定國殺了尼堪後繳獲的戰利品!”

  ps:謝謝大家的支持,投點推薦票和月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