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二個進化的奇技


                 沒有理會口吐芬芳的諾諾,因為有些事情確實不適合讓諾諾知道,有些事情,就算讓她知道了也沒用。

  顧北再次閉上眼睛,開始調理內息。

  不僅是為了平復傷勢,更重要的是要抓住並且深入體會一下剛才一閃而逝的感悟。

  是的,顧北在剛剛與奧丁的接觸中,感受到了某種玄而又玄的力量,這讓他所掌握的某項奇技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風后奇門,成為了繼雙全手之後,又一個出現突破徵兆的痕跡。

  正如雙全手的前路是創造生靈一般,風后奇門前方的路,則是有關命運。

  命,是天朝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

  它是決定人生際遇貴賤禍福的,無法避免的,不可捉摸而又帶有必然性的某種奇妙力量。

  孔子有時與天連用稱為“天命”,有時單獨稱“命”,兩者既有聯繫也有區別。

  早在夏殷時期,“天命”的概念就已經有所流行,比如: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出自《尚書·湯誓》)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出自《詩·商頌·玄鳥》)

  其實當時的情況不過是某個混血種用火系言靈捏了一隻火鳥而已,類似於秦末的時候,有人假裝狐狸喊:大楚興,陳勝王。

  一樣的道理。

  但是這裡把滅夏興商,說成由天命所決定。

  而周代也繼承相同的觀點: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出自《尚書·康誥》)

  “丕顯文武,皇天弘厭厥德,配戎有周,膺受大命。”(出自《毛公鼎》)

  這裡將滅殷興周,也說成受天命支配。

  到了這個時期,天命的論調基本就定下來了,古人廣泛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天命所歸,但是在夏、殷滅亡教訓中,人們也認識到天命並非固定不變,所以說“天命靡常”(出自《詩·大雅·文王》)。

  夏、殷雖曾享有天命,由於“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周王要趕快“敬德”,才能“祈天永命”(出自《尚書·名誥》)。

  由此,天朝古人產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

  儒家有關命與天命的思想最早起源於孔聖。

  孔子的思想基本上承襲周人的觀點。

  他既講“畏天命”(出自《論語·季氏》),承認有意志的天;但他又說“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論語·為政》)。

  從畏天命到知天命的認識過程,有孔子的主觀精神因素在起作用。

  孔子畢生行事,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他的態度是盡人事而待天命,從而奠定了後世儒家天命觀的思想基礎。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孔聖和始皇帝一樣,都不是混血種。

  沒錯,這倆牛逼哄哄的人物全都是純血人類,一點雜質都沒有的那種,而且在混血種的歷史上有記載稱:子雖人,然力如龍象,能撼天威。

  這裡說,孔子雖然是人類,但力量大的像龍一樣,甚至有的純血龍種在力量方面都比不過他。

  而且孔子有教無類,據說他手底下的三千弟子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混血種,甚至還有純血混跡其中。

  當顧北從楚子航口中聽到這則小故事的時候,他一度認為孔子這貨可能是某個掌握了練炁的異人。

  不過這種事情並沒有什麼依據,只不過是一種猜測而已。

  說不定孔子確實掌握了某種鍛體的異術,讓他的肉身強大到如同龍族一樣,也不是不可能。

  與儒家的天命思想相彷,道家也有命運之說。

  命運,即宿命和運氣。

  指事物由定數與變數組合進行的一種模式,命與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命為定數,指某個特定對象。

  運為變數,指時空轉化。

  命與運組合在一起,即是某個特定對象於時空轉化的過程。

  運氣一到,命運也隨之發生改變。

  說明白點,命是與生俱來的,但運卻是會改變的。

  命為人一生之所歸,如好命、壞命、富貴命、貧夭命等。

  運可以隨著時空的轉化而有所不同,不停變化,是人一生之歷程,在某些時段或順或逆、有起有伏,如鴻運當頭、利運不通等。

  這也就是所謂的:命論終生,運在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