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114章 悟道心得

 易經相對難懂一些,後世之人大部分只重視其卜卦的功能。

 其實卜卦只是整個天地變化的一個小小的功能而已,就象是皮毛是表相而非是易經之本。

 後世人本末倒置,重表輕本。

 易經的本是借六爻陰陽之變詮釋天地萬物的變化,而這其中關鍵的在於這其中共通的道。

 通過易經理解明白道理就可以以小見大掌握宇宙蒼穹的變化了。

 這應該才是易經之本。

 而道德經是老子集先秦前二三千年古聖先賢道學為一體的領悟,也是最為綜合性的道學真經。

 而黃帝陰符經,內外經則是中醫的基礎,也是把人與天地自然結合的最早論述,說起來黃帝才是道術之祖。

 所以這三類書是學習正宗道學的基礎。

 自成書之後歷經幾千年註解也因人而異,但大部分都帶著濃重的治世偏見。

 比如說法家、儒家的解釋各不相同。

 而且這種學說擺在你們面前,你們和其它後世的道學傳承人一樣都是黃帝老子的徒弟。

 大家都讀同樣的書,所悟自然千差萬別。

 大仙不讓你們看別人的解釋就是要讓你們悟出自己的道,而不是學別人悟出來的道。

 不同身份環境還有生活的際遇就會有不同程度的領悟。

 你們今天所悟未比會比其它人差。

 因為這幾本書雖然成書於幾千年前但卻是迄今為止整個道學的高度和綱領也是大成。

 後世人大體上只能在其旁末枝葉上有所發展,卻無法再提出超越的道學理論。

 而領悟與悟道與其它堆積式學習不一樣。

 你讀的別人註釋並非就是站在別人的肩頭上去學習更高深的東西。

 相反你讀誰的解釋就永遠走不出他的框架,達不到他的高度,更別提見聖人之思想真義了。

 後世之人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受這種學習方式影響,都想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超越前人,卻不想選擇決定了高度。

 而真正的道學擺在所有人的面前幾千年了,你們為何相信別人,不相信自己呢?”黃爭十分認真的解釋為什麼學習道學沒有必要去讀先人的解釋,而是靠自己領悟。

 許多人會疑惑,許多都是古文版的,不看註釋連基本意思都弄不明白又怎麼學習呢?

 那你們可以看看六祖壇經,六祖慧能連字都不識,但他卻悟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