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368章 辯證法認識論

 “爸爸,我覺得你的說法也過於武斷了。

 黃爭所說是道學,不能因為你修練不成就說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是理想與虛無主義。

 愛因斯坦當年提出相對論時世界上沒幾個人理解,世人還不是說不可能,但現在呢還不是承認了。

 (愛因斯坦最後非歸於神學而是歸於道學,歸於他無法探索的無!)

 不能把無知和傲慢當作現實去打敗理想。

 人活著還是得有點理想信念的,你們都是d員,難道要用現在的現實打敗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嗎?”南向北也是插了一句,完全就站在了黃爭的這一邊。

 “向北,可別給你爸亂扣帽子,今天是在家裡吃飯閒聊無關政治。

 不過我倒覺得剛才黃爭和馬秘書所說代表著兩種觀念。

 黃爭是用道學結果導向,馬秘書呢則是過程導向。

 這也要看事而論,過程依有利原則永遠無法確認方向,就比如人的一生,結果導向呢都是要死呢。

 過程再怎麼有利人還是要死的,結果導向更直接有效,是不是。”柳曼菊看起來是批評南向北,事實上竟然是支持南向北,不為別的就為黃爭。

 而且最後的話聽起來邏輯上有錯誤,但細細品又覺得沒有錯誤。

 現代人一直通過有利原則的現實去證明信念和理想的不可實現,而老一輩則是用理想信念規劃通往理想信念的每一步。

 這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區別。

 結果導向做事開始的時候會覺無用,但卻有利於後人,比如說大鍊鋼鐵,農業大寨,到後來的兩彈一星,朝鮮戰等等體現的是高瞻遠矚的智慧,而不是一時得利的小聰明。

 這些都是為實現偉大理想而設定,所以沒有偉大理想信念的人根本不可能理解。

 做一件事也是一樣,有信念導向縱然過程中九十九步看起來是無用的,但只要堅信目標,那麼這看似無用的九十九步就會成為達成最後第一百步成功最重要鋪墊。

 “曼菊呀,你什麼時候也開始探索這些事了,就像你說的這個是家務閒聊,不必上綱上線。

 向北呀,我看你的改變也很大嘛,以前覺得你是爛泥扶不上牆。

 現在看來朽木還是可以試試雕一下的嘛。”南領導也是一個能很掌握形勢變化的人。

 雖然現在對南向北一時用爛泥形容,一時又用了朽木,但總的還是向好的方向肯定了。

 這似乎也是間接的肯定了現在南向北所交的三個朋友的好。

 “爸,你也不必如此看得起我,我現在也想自己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必在事事依靠你了。

 至於說將來還是不是爛泥亦或是朽木其實都不重要了,如果努力了還是爛泥還是朽木那也就怪不得我了。”南向北馬上趁火打鐵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要逐漸擺脫南領導的束縛,憑自己的本事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