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作品

第四十三章 暫時達成的協議

  袁熙聽了,說道:“無妨,一半也可以,不過讓他們多帶些學徒就是了。”

  袁譚聽了,感覺五百工匠也能拿得出來,這才點頭同意。

  袁熙心中竊喜,一般來說,學徒成為工匠,怎麼也要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時間。

  但那是正常情況,袁熙準備效仿荊州劉表廣開義學的做法,讓熟練工匠將技藝大規模傳承出去。

  當然,學徒要先學認字,廣開民智,這樣學習技藝是,也會事半功倍。

  這也是他為什麼前一陣子,讓吳昭教女子識字的原因,他想看看自己的想法到底可不可行。

  結果讓他很是驚喜,那些女子竟然識字頗快,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這說明只要教導有方,可以顯著加快學習速度,這可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袁熙知道,這其中都是吳昭的功勞,他見過吳昭教女子識字,講解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彷彿對於如何教導別人,有這很豐富的經驗。

  袁熙的構想,就是將來廣泛興辦義學,利用前世的經驗知識,集合此世的學問,編纂出一套簡單浴血的教材,將基礎知識教授給孩童和學徒,以此培養寒士百姓出身的官員和工匠。

  只有這樣,才能將幽州的潛力發揮出來。

  不過這種方法,後期收益高,前期卻見效慢,所以投入必不可少,所以他和袁譚聯手,尋求人力物力的幫助。

  到目前為止,袁熙除了望遠鏡,其他發明一概沒有設計,只是按部就班地種田,換句話說,就是他藏私了。

  因為他深知,以他目前的實力和地盤,提前將一些有用的東西發明出來卻保不住,反而可能會幫助潛在的敵人。

  就像馬鐙一樣,他只有幾十騎兵,別人幾百幾千騎兵,提前發明馬鐙,然後讓公孫瓚這種敵人學了去,豈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只有他有了足夠的勢力,才能保住自己的發明果實,不然的話,只能是為他人做嫁衣。

  袁熙又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我需要兵器糧草財貨,還需要大哥多多支持。”

  袁譚為難道:“我幫你守城,也就是過年這幾個月,之後我就要去打青州了。”

  “這種東西,也是我急缺的。”

  袁熙斷然道:“到時我會想辦法,幫大哥以最短的時間拿下青州。”

  “到時候大哥論功酬我便是。”

  “好!”袁譚一拍桌案:“二弟若真能幫我大忙,青州某個郡,將來也不是不可以給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