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作品

第60章 聰明的奸臣

  曹髦收起了殺意,“荀君說的極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解決天下的大事,對於賑災的事情,您有什麼看法呢?”

  荀勖趕忙說道:“當設使者,當初先漢多水災,曾設都水使者以治之,當今治災的官員,分散於太常,少府,水衡都尉,司隸各部門,彼此難以協調,也難以避免有人從中作梗。”

  “百姓遭受災害,並非是所有人都會感到悲傷的,有奸賊會利用災害,為自己謀巨利,廟堂應當設立專門的使者,將賑災事脫離於諸多部門,由一部一司負責,安排德高望重的人來擔任主官,讓有道德仁義的人來擔任他的從屬,從而起到及時賑災的功效。”

  “還有一點”

  荀勖欲言又止。

  曹髦大手一揮,“你儘管說,朕赦你無罪。”

  荀勖這才說道:“臣請常設諸災使者,當今是災情發生後臨時設立,等災情結束後又罷免,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臣以為,賑災不如防範災害,諸多災害到來之前,是會有相應的預兆。”

  “使者常設,有災時賑災,無災時預防,如此方才是正道。”

  “望陛下恕罪,臣並非是有別的意思”

  荀勖看起來有些惶恐。

  曹髦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常設賑災部門,會被大臣們歪曲為期待著有災害,或者是聯想到其他方面,你是不是在詛咒大魏?不然為什麼想要常設部門來預防災害呢?

  可曹髦覺得,荀勖的這個想法還是很不錯的。

  請訪問最新地址

  針對不同的災害設立不同的部門,有效的在各地進行防控。

  魏晉時期,是自然災害最多也是最頻繁的時期。

  據統計,魏晉南北朝369年間,共爆發各類災害619次。

  其中,魏晉200年間,遭災304次,平均一年1.25次,頻繁的天災讓這個行政效率本就低下的廟堂吃盡了苦頭,民不聊生。

  魏晉時期的防災賑災理論,措施和政策,都是對先秦秦漢的繼承,既無系統健全的救災體制和相應法律規定,也沒有專門的救災組織管理機構,就容易出現如今這種各部門扯皮,遲遲無法賑災的情況。

  地方賑災的效果幾乎完全取決於災區官員的道德感

  而歷史上在這方面有所建樹的,就是面前這位奸臣荀勖,他曾上書要求廟堂設立專門的機構來預防和應對災害。

  曹髦撫摸著下巴,忽然抬頭看向了荀勖。

  “荀公,這監察群臣的事情,您就不要做了。”

  “唯!”

  “今日起,御史臺增設有備中丞,您來擔任此位,儘快組建部門,收各部的賑災防備之權,增設相關的律法,通過御史臺來聯繫各地的刺史,進行防災和賑災的諸事,屬從之官,您可以自己來決定。”

  荀勖驚呆了。

  當初高柔派他前往昭陽殿裡看管太后,又派人去罷免其餘內臣,結果就是遇到了陛下的迎頭一擊,他自己也被當成重要從犯被抓了進去。

  好在,皇帝並沒有殺害他,還將他從牢獄內帶出來,讓他負責照看司馬昭,隨即又是拉攏司馬昭的舊部,如今是調查賑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