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作品

第164章 年末

  最忙碌的還是御史臺的有備府。

  荀勖早已離開了廟堂,他如今帶著人在北方各地來回的奔波,忙著賑災的事情。

  太后勸諫皇帝簡樸,削減皇宮支出的事情,在洛陽內鬧得沸沸揚揚。

  眾人聽聞,都是忍不住誇讚太后,乃是仁後,不愧是天子之母。

  而隨後,曹髦帶頭做了這件事,他減少了很多的閹人和宮女,將自己衣食住行所需要的花銷都進行了極大的縮減。

  減少了那些不必要的排場。

  他又召開朝議,當眾說了這件事,他號召天下的官員們都要勤儉質樸,要以身作則。

  很快,各地的貴族之中就流行起了穿破爛衣裳的風氣,大族們故意將衣服弄得破破爛爛,然後在宴會時穿出來,表示自己比誰都要勤儉。

  其餘大臣也開始攀比,就是比誰穿的更爛。

  甚至有人在宴會上用麥飯來招待賓客,來展示自己的勤儉。

  而大臣們又紛紛換上驢車。

  一時間,整個洛陽內都是烏煙瘴氣。

  曹髦對此完全沒有任何的意外。

  畢竟是我大魏的大臣,發生這樣的情況實在是太合理了。

  司馬炎時期攀比誰更奢華,如今又開始攀比誰更窮

  他們就不知道收斂,無論做什麼事,都容易做過頭。

  雖然洛陽變成了破爛之都,可好歹,洛陽的風氣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肅穆起來,大魏過頭的張狂正在被一點點的收緊,道路上的士子們不再是以往那般放蕩不羈的模樣。

  官員也不敢再肆意縱車衝撞。

  甲士們整齊的在城內巡視。

  在一瞬間,洛陽又有了些大漢的肅穆模樣。

  可曹髦卻沒有時日出門來觀看這些了,如今,他正跟鍾會思索著明年的大事。

  也就是大魏的第一次科舉。

  在正月,鄉試就要開始了,這個鄉試,跟後世的鄉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是不需要考試的,是由鄉中三老來舉薦有道德的士人來參與接下來的考試,算是一個參考資格的考試。

  也別提什麼這樣的舉薦會刷掉寒門出身和庶民出身的人,大魏如今的科舉本來就不是給寒門和庶民舉辦的。

  大魏不是唐宋,不是明清,沒有那麼多的寒門庶民出身的人才。

  讀書認字倒是好,想要掌握高級知識,如經典,那就需要拜師,平民百姓家裡壓根就沒這個東西,也無從去接觸這個東西。

  而教這些的老師每一個都是出身大族,就算原先不是,在掌握了經典後也會變成大族,拜師就成為了對方的門生,那就跟大族有了關係。

  要知道,就算是考進了太學裡的寒門子弟,都沒有資格去考五經,只能在學成後回家鄉當勸學吏之類的。

  如今的科舉,只是從大族裡挑選能用的人才而已,刷掉酒囊飯袋而已。

  想要從寒門裡大量的挑選人才,那還得等到知識不再被壟斷,寒門人才儲備足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