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那些年 作品

第454章 招人


                 當初接手這個製衣廠,可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那麼簡單,楊銘是想學習經驗,培養人才,然後回家建廠,將自產自銷的整個產業搬回村裡去的。

  “那好吧!明天你帶我過去,我們先把那兩款棉衣做出來。”

  第二天,楊銘開車帶著王成芬又去了虎門。

  棉服不比打底衫,需要面料、里布、內膽、絲綿、抽繩、拉鍊、魔術貼、洗水標、碼標等材料,採購起來非常麻煩。而這還只是簡單的款式,像那款拿貨價110塊的棉服要的材料就更多了,除了上述輔料外,還需要毛領、四合扣、繡花、袖口鬆緊帶等輔料。

  生產一件好一點的棉服,材料成本在五十塊左右,做工成本在十五塊左右,而做一件t恤、打底衫的做工成本只要一塊錢左右,光從做工工價上就可以想象到棉服、羽絨服的生產難度了。

  楊銘要生產的這兩款拿貨價在45塊錢左右的棉服成本在35-40之間,這個價格浮動的原因主要取決於量的大小。如果每次面料只拿一匹布,那成本就會達到上限,反之,一旦這一款爆賣幾萬件,那成本就會降到最低。到時候就可以一騎絕塵,任其他競爭對手打價格戰還是玩什麼手段,楊銘都不懼。

  楊銘將車停在了富民紡織城的地下車庫,和王成芬一起去採購每一種材料。

  王成芬對這裡已經很熟悉了,帶著楊銘穿梭在各個檔口之間。

  “芬兒,這些檔口有好多都是寫的廠家直銷,他們真的有紡織廠嗎?”

  “有的有,有的沒有。有的店是從紗線做到成品布,而有的店是從別的廠買胚布回來染色,還有一部分店是根本沒廠,只是在從別的廠倒貨賣而已。”

  從古至今,紡織廠都是大生意,沒有個千把萬是開不了紡織廠的。

  “原來是這樣,我說怎麼有那麼多紡織廠?我們要怎麼才能知道哪個店是源頭廠家?”

  楊銘想直接找到源頭廠家去做生意,因為只有源頭廠家才可以把價格談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