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動身入關中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一旁韋康也跟著背誦,等馬超讀錯生字時,他就當場糾正。

  馬超的讀書聲倒成為使團解悶的工具。

  每當他讀錯,被韋康抓住糾正時,左右之人皆會露出壞笑。

  作為使團的正牌領導,楊阜對馬超的行為卻很滿意。

  儘管馬超展露出來的學識,恐怕還不如楊氏家中十歲幼童,但馬超孜孜不倦的品質,更令楊阜欣賞。

  楊阜能成為一方名士,靠的可不僅僅是家學淵源,其自身的智慧才是根本。

  楊阜捋著鬍鬚點評道:“孟起發矇雖晚,但勤能補拙,可稱善!”

  馬超初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楊阜竟然稱讚自己???

  最後還是韋康一肘子頂在馬超腰肋上,才把馬超驚醒。

  馬超趕緊拱手:“楊公謬讚!”

  楊阜只輕輕一笑,示意馬超繼續讀書。

  這讓馬超的心情頓時好上不少,看來自己的努力,真能換來對方的認可。

  實不知,楊阜才是真的在循序漸進,改變馬超對楊阜的看法!

  使團沿著渭河河谷,一路走到陳倉。

  路途艱險,總共耗時13天。

  等走到陳倉時,隊伍攜帶的乾糧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不得已,楊阜只能命人到陳倉附近的集市採買,使團當晚在陳倉的客棧下榻。

  夜裡,楊阜叫來韋康和馬超,叮囑二人:

  “關中喪亂,接下來少不了一番波折。從今日起,你二人莫要再讀書了,專心護衛使團。”

  馬超明白楊阜的意思,拱手稱諾。

  三人正說話間,屋外突然有人敲門。

  馬超將手按在環首刀上,高聲喝問:“是誰!”

  門外傳來姜隱的聲音:“稟楊公,安定楊秋求見!”

  安定楊秋?

  那是誰?

  馬超心生疑惑,楊阜卻直接讓姜隱把人帶來。

  幾秒鐘後,門被推開,一個高大魁梧、身披盔甲的人走進來。

  看面相,此人應該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比馬超大兩輪。

  這人便是楊秋了!

  馬超盯著楊秋,手依舊按在刀柄上,隨時準備與之廝殺。

  楊秋似察覺到危險,扭頭看過來。

  沒曾想楊秋竟然認識馬超!

  他笑著說:“沒曾想馬大郎也在,真叫人意外!”

  說罷,他拱手向楊阜行禮:“在下酒泉人楊秋,見過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