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蒿里行,名揚關中


  翌日,使團再次啟程。

  臨行前,楊秋親自帶兵來為楊阜送行。

  楊秋還塞給楊阜幾封書信,表示若遇人刁難,可出示書信。

  雖然楊秋職位低微,但在李傕麾下的西涼軍還算有些人緣,關中軍閥多少也會賣他個面子。

  有了這些書信,使團終於可以稍稍放下心來。

  至少撞見肆虐關中的軍閥們時,不用太擔心個人安危。

  離開陳倉後,便正式踏入關中地界了。

  沿途,馬超等人看見路邊雜草叢生,草堆裡還散落著不少白骨,都是無人認領的可憐人啊。

  拇指大的蒼蠅在屍骨堆上成群成群地飛舞,爭搶著白骨上所剩不多的腐肉和血漬。

  楊阜見狀,哀傷地說:“國家何以喪亂至此啊?”

  馬超雖不是頭一回到關中,但還是忍不住嘆息一聲。

  他想起曹操那首著名的《蒿里行》。

  不禁有感而發,高聲吟誦: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諸侯自建號,割據於四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吟誦完《蒿里行》,馬超再看左右。

  只見楊阜和韋康驚訝地盯著自己。

  韋康張著嘴巴,震驚地說:“孟起!你,你……”

  韋康難以相信馬超竟然能作出這般深刻的詩篇,但他從來沒聽說過這首詩。

  而且,詩中詞句都是近些年來的真實事蹟,似乎真有可能是馬超有感而發。

  楊阜博學多聞,他也沒聽人傳唱過這首詩,遂心緒難平地問馬超:

  “孟起,此詩何名?”

  馬超看向路邊的雜草,指著草中白骨說:“蒿里行!”

  楊阜點頭:“好——!”

  “此詩辭藻雖不華麗,但字中傷痛卻刻骨銘心,堪稱上佳之作。”

  “孟起可再念一遍,讓隨行士卒傳唱,以此養名。”

  楊阜向馬超提出指導建議,教他應該怎麼在東漢出名。

  馬超欣然接受,自己南下冀縣,拜在韋端名下,不就是為了積攢名聲嗎?

  馬超於是和韋康一起,教隨行的500軍士傳唱《蒿里行》。

  使團一路東行,途徑北原、郿縣、武功等縣。

  軍士們齊聲高唱的《蒿里行》,隨著馬超等人的腳步一起傳開。

  三日之間,這首令百姓士民痛徹心扉的《蒿里行》就在關中地區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