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狗花 作品

119. 番外一 在下也特來為將軍道賀。……

正月廿五,鴻佑帝退位為太上皇,皇五女即位,改國號為景平。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並於春闈之前召開恩科。




恩科由新任吏部尚書元鴻朗主持,另由兵部職方司侍郎方臨淵主持武試。




三月初,四海回春,恩科放榜。




國子監的將學也在這日掛起了牌來。




那位近日春風得意的兵部侍郎上書陛下,說歷年武舉勞師動眾、耗費頗多,歷屆登科的武舉卻大多無法入朝效命。




陛下深以為然,卻說武舉課目皆為拳腳刀兵功夫,即便登科中舉,所擢拔的也非將帥之才。




於是,兵部侍郎奏請陛下,在此後的武試課目中增加兵法一則,並於國子監中設立將學,對新科進士加以培養,再作擢選。




陛下欣然應允。




這位兵部侍郎是何許人物?說起他,便是市井孩童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去年北拒突厥,奪回隴西的是他,年初聖蓮教肆虐,活捉首領的是他。充兗二州饑荒肆虐,懲治貪官汙吏、剿匪平亂的是他,此後新皇登基,為女皇之夫的,也是他。




世間哪還有如此傳奇的人物?




至於與太上皇相關的那些事……




眾人明面上絕口不提,但太上皇還沒仙逝,人人私底下就都要罵他一句昏君了。




哪有高坐龍椅的萬歲爺,揮刀向著平民百姓砍下來的道理?更遑論那位傳奇卻忠直的方將軍,險些因他的猜忌而死在深宮。




平民百姓口中的,更多的自然是公理道義。而朝中的大人們,則對宮裡的風向瞭若指掌。




這位皇夫,可是比那位鐵腕冷心的女皇陛下更不能招惹的存在。




以至於那位兵部侍郎眾星捧月,非但將學一科筵請了七八位退隱的良將來做先生,揭牌那日,更是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光是來幫他剪綵綢的,就有兵部吏部二位尚書。




兩人都是近來朝中炙手可熱的新貴。那位皇上跟前的紅人、吏部尚書元鴻朗大人暫且不提,兵部尚書李扶非但自己是最早一批拱立新皇的大臣,他那位原本不成器的、在京中稱得上紈絝之首的公子李承安,眼下都成了堂堂十六衛將軍。




更別提朝中各位大人、東廠的那位時廠督,還有駐守京城的那幾位與方將軍關係匪淺的將領。




方臨淵也在這日忙得頭暈目眩。




幸好流程一則,趙璴早替他把好了關,這日雖則賓客多得超乎他想象,國子監內也算有條不紊,沒亂陣腳。




待到剪綵典禮結束,眾人便紛紛上前朝他道賀了。




他在京中多日,共事過的同僚實在不少。從鴻臚寺的各位大人,到他前往兗州時同行的衡飛章,單是文官就有不少他熟識的面孔,更何況京城內外的武將。




祝松特備了厚禮,帶著一眾守城的兵將送來了數架兵器,直在國子監的院子裡擺了一排。京郊駐軍的將領範玉樹與周嘉,當時曾與方臨淵一起北上過,這回一見方臨淵,便打聽起了將學的事情。




“將軍,聽說以後將學也可收納軍中將領了?”範玉樹尤其興奮。“將軍可定好了,各軍名額有多少,怎麼個擢選法?”




看他那模樣,只怕得了消息,第一個便要把自己送來了。




方臨淵笑起,花了很長時間,給他講明瞭職方司制定的兵將考績方略,待到這些方略落實到各地軍營之後,考績為甲等的,便可分批次入京交流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