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山梧桐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靈光胎光

吳桐和劉東已經進入第十三個廟觀,可惜除了兩個古老的晨鐘暮鼓有些靈性之外,沒有感受到靈物。

“教官,我們究竟在找什麼啊?”

“靈物法器。”

“啥叫靈物?”

“富有靈性有靈光的東西,或者法器。”

“依據是什麼啊?怎麼找?”

“天地萬物皆有靈性,藏而不出靈性尚存,出世就容易被天地同化,抹除靈氣,失去純淨也就沒了靈氣。

人有三魂也叫三光,靈光,霧光,胎光。

胎光為黃白紅等色之光,代表靈魂前世,沒有記憶功德為白光,有前世記憶為黃光,有大功德者為紅光、金光等。

投胎為人就有了胎光。

霧光代表後天氣運,顏色不同氣運不同,有人紅光滿面,就代表運氣很好,有人紫氣升騰,就代表官運亨通,有人黑光凸顯就代表黴運纏身,邪祟附體。

靈光既是修習之光,又是先天累藏之光,人人都有智慧,有靈氣,也叫慧根,有人聰敏好學,有人蠢笨難教,就是慧根不同。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不願相信真靈的存在……”

“然後呢?什麼是靈器?”

“哎!你的慧根就很低啊!有些人可以保持本心不失,信,進,念,定,慧,修習五力,讓自己接納天地靈氣,靈光不但不會被天地同化,還會逐步增強,這就是有大智慧大法力的得道高人!

一般人要想做到這些很難,持戒、唸誦、問心、修習,只有一些大德宗教人士能夠辦到,還有就是內家拳的高修者,保靈光不失者鳳毛麟角,當進一步修習就可修出神光,開天眼,這種就更少了,從古至今也就幾位而已。

如果寺廟常年持誦經文,原本一些普通器物也會激發本體之靈,聚斂靈氣,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出現靈物,這就是有些虔誠人士將一些護身符壓在供桌上的緣由。

有道人士的開光賜福也可以賦予器物一些微薄靈氣的,但是,我們進過的十三座觀廟都沒有發現靈物,只有一對古老的晨鐘暮鼓靈氣充盈,說明真正修行之人呵呵!

發現靈物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放空一切思緒,集中念力,你會感到一種親和的感覺,那就是有靈之物,越是親和溫暖越是靈氣充盈。

如果你修習到化勁,將真氣灌注雙目,你會發現靈器會發出各種光芒,有些慧根深厚的人可以直接看到靈光,俗稱寶物之光……”

“我發現和您在一起,以前的書都白唸了,您說的這些有科學解釋嗎?”

“信為修習的第一道坎,你連信都沒有,其他的都是海市蜃樓,前面這座古剎就是收留苗澤宇的寺院,那位弘一禪師應該是有大功德之人,此座古剎透著一股祥和之氣。”

扣了兩下銅環,一個清秀的十五六小沙彌打開院門,是個聾啞小孩兒,比劃了幾下。

“天色太晚,施主觀光遊覽請明日再來,燒香還願也請明早再來,若想留宿,本寺不接受掛單客人!”

吳桐看見院中韋陀杵據地。

每個寺廟都有韋陀菩薩像,韋陀塑像有三種形式,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

如果韋陀的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

如果韋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

如果韋陀的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吳桐用啞語比劃:“請求面見老方丈弘一法師!”

小和尚比劃道:“方丈今日身體有恙,不方便見客,施主請見諒!”

“請送給方丈一幅字過目,方丈若不見我自當離去。”

吳桐走進偏殿,這裡是小和尚住處,小和尚的案几上文房四寶齊全,倒是不用再去尋找。

提起筆來,筆走龍蛇,“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吹乾墨跡將它遞給小和尚,“勞煩小師傅!阿彌陀佛!”

小和尚猶豫了一下,讓二人稍後,蹬蹬蹬跑向後院。

過不多時,小和尚又跑了出來,雙手合十,又比劃道:“方丈有請,方丈臥床有失禮數,請見諒!”

二人隨著小和尚穿過前殿中殿,來到後殿,這是所千年古剎,能夠保存如此完好實屬不易。

推開禪房,房間極其簡樸,一床一桌一蒲團。

床榻上躺著一個枯瘦的老和尚,精神委頓,看到吳桐進來,勉強睜開眼睛,示意小和尚奉茶。

吳桐走到床邊,單手打了一個稽首,這個屬於道家禮節。

“阿彌陀佛,老法師不必客氣,親疏遠近,無我無他,因緣際會,究竟彼岸!讓在下為您把把脈如何?”

老禪師臉露笑容輕輕點了點頭,“有勞施主了!”

吳桐搭上老和尚的脈搏,眉頭微皺。

“苗澤宇還好吧?”

“以前還好,如今已不如老衲!”